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5(2 / 2)

加入书签

这种安静,并非宁静祥和,而是一种被高标准的审美和秩序规训过的、略带压抑的真空。

终于,温父还是出现在了餐桌旁,赶在了汤被端上之前。

他穿着沾了些许群青色颜料的亚麻衬衫,头发有些微乱,眼神里还带着一种从创作激情中抽离出来的恍惚。

“哦,Lucas回来了。”

温父对着儿子点了点头,嘴角牵起一个微笑,但焦点似乎并不完全在此处。

晚餐开始了。

“这次去亚洲分部,情况怎么样?”

温母舀了一勺蔬菜汤,动作优雅,开启话题的方式如同主持一场商业会议的开场白。

直接、高效。

“还不错。新的供应链渠道基本打通了,就是文化差异需要慢慢适应。”

温晏明回答得条理清晰,如同在做汇报。

“嗯,适应成本必须计算在内。任何时候,效率和成本控制都是核心。”

温母微微颔首,给出指导意见,随即话锋一转:“对了,我上周和蓬皮杜中心的策展人吃饭,他们明年有个不错的项目,我觉得可以以家族基金的名义赞助一下,对于提升我们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地位很有帮助。Lucas,你跟进一下?”

她的话是对着儿子说的,但眼角余光似乎扫了一眼旁边的丈夫。 W?a?n?g?阯?F?a?b?u?y?e???????????n??????2???????????

艺术,是唯一能同时引起她和丈夫注意的话题,尽管出发点截然不同——

对她而言,是投资、是声望、是社交资本;对丈夫而言,是纯粹的精神乌托邦。

温父果然被这个话题吸引,从恍惚中回过神:“蓬皮杜?是哪个方向的展览?如果是那些过于概念化的装置艺术,我认为并没有赞助的必要,那是对艺术精神的稀释。”

他语气里带着艺术家特有的清高与挑剔。

“是一位具象派大师的回顾展,笔触和情感都极其充沛,符合你的品味。”

温母应对自如,仿佛早就料到丈夫会有此一问。

“相关资料我让助理明天发给你看看。”

她成功地将丈夫拉入了谈话,但对话立刻滑向了关于艺术纯粹性与当代性的轻微辩论——一场永远不会有什么结果,但足以填充餐桌时间的、高水平的各说各话。

温晏明安静地吃着盘中的煎鸭胸,火候完美,酱汁浓郁。

他偶尔插入一两句,或是赞同母亲的观点,或是理解父亲的坚持,扮演着那个完美的、弥合分歧的儿子。

脸上的笑容依旧温和,语气依旧不疾不徐。

但握着刀叉的手指,关节微微有些发白。

温晏明看着父母。

他们交谈着,用词得体,逻辑严密,甚至偶尔会因为某个共同认可的艺术观点而相视一笑,看起来如此和谐、登对,是一对令人艳羡的、拥有极高智慧和品味的眷侣。

然而,他比谁都清楚,这光滑表象下的裂痕。

母亲永远不会真正理解,父亲为何能为一抹理想的蓝色而废寝忘食,视画廊的盈亏为无物;父亲也永远无法共情,母亲在谈判桌上纵横捭阖、为家族财富添砖加瓦时所获得的巨大成就感。

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坐在同一张餐桌旁,却仿佛隔着厚厚的、隔音的玻璃墙。

他们能看见对方的嘴在动,能听到对方的声音,但那些话语背后的情感核心、那些驱动彼此行为的根本动力,却从未真正传递过去。

他们尊重彼此的领域,偶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