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1 / 2)

加入书签

在郁郁颓丧的太子殿下身上。

然后命人再熄灭两盏烛火,点上姬檀惯用的檀香,轻轻关上门坐在外间守夜去了。

直到后半夜,姬檀才伴着袅袅檀香、窗外轻鸣浅浅进入了睡眠。

两日后,大朝会散。

姬檀持笏正要离去,总管太监一溜步地踱到他面前,恭敬讪笑:“殿下,陛下宣您在御书房觐见。”

姬檀颔首,调转脚步跟随总管太监前往御书房。

面上温润莞尔,心里却不禁腹诽,开了一大早上的朝会,连早膳都不让人先吃。更重要的是,姬檀在心里揣摩皇帝召他所为何事,他这段时日没再被人参过,按理说没什么要紧事这么着急才对。

罢了,先去看看再说。

到达御书房,皇帝已经在里面坐着了,姬檀驾轻就熟地下跪行礼,直到皇帝说“平身”方才起身,起身后也只是恭谨地站在皇帝对面的案桌前,不敢有丝毫逾矩。

“知道朕叫你来是为了何事吗?”皇帝觑着他,厉眼沉沉。

“儿臣不知。”姬檀低垂着睫。

“你这般玲珑心窍,朕还以为你什么都知道呢。”皇帝不依不饶,觑着姬檀的目光愈发收紧。

“儿臣不敢揣测圣心。”姬檀登时惶恐跪下,额心贴地。

“敢不敢全系你一张嘴,朕又如何能够分晓?”皇帝疾言厉色,心知姬檀的自作主张和独断行事,此时再看他这副温驯作态,不免觉得流于过伪,愈发不喜这个装模做样的儿子:“起来说话!教人看了,你是想让人说朕不慈爱吗?”

“儿臣不敢。”

姬檀立即从地上起身站定,双手握在身前端端正正。

“不知?不敢?好啊,既然你不肯说,那朕就告诉你!”皇帝一手撑在桌上,直直看向姬檀,道:“你让你的人在沧州两县私下鼓动百姓种桑,是何用意?连官府都背着,是不是有朝一日连朕这个君父也不放在眼里?!”

姬檀一惊,这个消息他并没有收到,不过皇帝既这样说了,那就说明,他的策略成功了。

只是,自以为算无遗策,却还是遭了训斥。

姬檀无可奈何解释:“父皇,儿臣绝非此意。只是沧州势力复杂,政策难以推行,儿臣不得已才出此下策,想等有了成果再来禀报父皇,省得空欢喜一场,儿臣绝没有僭越、以权谋私之意。”

“是吗?”皇帝仍旧目光漆深。

“是。”姬檀脊背挺直。

皇帝默不作声,姬檀也兀自岿然不动。

“朕信你。”半晌,皇帝这样说。

姬檀松了口气。

然而,一口气没松完,皇帝又道:“不过你的策略既已取得成效,就没必要再背着官府行事了,叫他们一起办,效率高些。”

“是。”姬檀只能答应。

“那就好。朕不希望这些百姓日后只知太子,而不知朕,明白吗?”

“儿臣,明白。”姬檀瘦削的身子微不可察地颤了颤。

皇帝眼睛微微眯起,总算温和了声音:“好了,你知道怎么办就好。哦,对了,之前遭春汛冲毁的堤坝是不是也是你的人在负责监督修缮?”

“是,父皇。”

姬檀甫一回答,皇帝便点了点头:“朕知道了,你专心办种桑的事就好,堤坝不必再管了。另外,开展海外贸易的河道漕运,朕已经看好了几位大臣一起监办,你也不必再费心劳神了。”

“是,多谢父皇体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