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7(2 / 2)

加入书签

那是心与心的相契,是发自内心的欣赏与欢喜,恍若在茫茫人世寻得了独一无二的知音。

这般光风霁月的人物,但凡与他深交过的,又有几个能不动心?

但这些,都是他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揣测。

世间人人皆有不得已,各有各的难处与隐衷。

每个灵魂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光华,而他们的缘分,终究是差了一步。

姑娘生就一副倔强心肠,任凭太子如何温存相待,即便她眸中已掩不住欣赏与可怜,仍要强自保持着分寸。

那日的情景大太监记得分明。正月最后一场雪纷纷扬扬,太子与沈姑娘在亭中围炉而坐。

太子望着漫天琼瑶吟诗谈笑,说起平生抱负、书中趣事,还有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风月佳话。

姑娘静静坐在一旁,听他温声细语,看他神采飞扬的眉宇,笑得是那般明亮,仿佛她眼里看到的是一轮皎洁的月亮。

可即便如此,当太子再度向她表露心迹时,那姑娘仍是“扑通”一声跪在雪地里,连连磕了几个头。

她说自己早已心有所属,说家中还有未婚夫婿,恳求太子放她与祖父归去。

太子直挺挺地立在漫天飞雪中,看着她倔强地一次次俯身叩拜,听着那些决绝的话语,整颗心仿佛被刺穿。眼眶红了又红,最终将泪水强压在眸底。

良久,他伸手欲扶她起身,她却执意跪着不肯起:“若殿下不允臣女携祖父离去,臣女便长跪于此,直到殿下开恩为止。”

那一瞬,连他这个太监都忍不住怀疑,往日姑娘对太子展露的温存笑意,那含情脉脉的眼波,还有偶尔流露的悸动,莫非都只是为了讨太子欢心,好换得祖孙二人回去?

莫非太过善良,在可怜太子这个病殃殃且努力的人。

那日,雪下得实在大。

太子俯身要去搀扶,姑娘却倔强地不肯起身,任凭大雪落满肩头,任凭唇色冻得发紫。

后来,她哭了。

跪在雪地里无声地落泪,泪水涟涟而下,一声声祈求太子放了她的祖父。

他分不清这眼泪究竟为哪般。

是为祖父的安危忧心?是为违心抉择而痛苦?抑或……是对这病弱太子的怜惜?

还是动了不该动的心?

无人能窥见那颗心里究竟藏着怎样的心思。

太子就那样屈尊蹲在她面前,等着她起身。可左等右等,那抹身影始终倔强地跪在雪地里不动。

东宫上下宫人望着太子单薄的身躯渐渐被大雪覆盖,冻得唇色发青却仍不肯起身,纷纷扑通跪倒一片。

人人都为这个好不容易觅得些许温存的太子揪着心。

说来那姑娘也矛盾得很,若说她狠心,偏又泪落不止;若说有情,却始终不肯起身。

这般僵持不知过了多久,直到太子支撑不住倒在雪地里,姑娘这才哭着站起身。

太子这一病便是数日,缠绵病榻难以起身。而姑娘也将自己锁在房中,既不探视也不出门,就这般硬生生把自己囚禁起来。

最后,太子凭着那股韧劲慢慢好转,只是心上的伤,怕是再难痊愈了。

他平静地饮尽一碗碗汤药,而后主动走到姑娘房门前,郑重向她致歉。即便得了道歉,那姑娘也再未对他展露过笑颜。

后来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