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0(1 / 2)
姊妹出门来,正叮嘱些明日入学事项,徐媪听了犹自道:
“女娘家家,就是启蒙了,也拜不了大儒,做不上长安太学的博士子弟!”
冯恽顺望去,只见是季胥并其妹,听说了其事由,道:
“识些字,并没坏处。”
冯富贞听了总算神采道:“小叔这样说?那我也想去启蒙。”
徐媪有些变了脸,说道:“你如今说话都十三了,不是那书馆会收的年纪了。”
冯富贞顿生不悦,冯恽道:“富贞若想学,小叔暇时可在家教你。”
徐媪倒是劝阻了一番,怕耽误了冯恽自己的进益,冯恽仍道:
“不妨事,我每日睡前空出半个时辰。”
冯富贞一心在季胥那头,只见她们将了牛车驶远了,心头烦闷,她小叔待人没有好脾性,从前就会教胥女,在地上拿草棍写了,教胥女认字,她那会儿还小,也跟了一道,因认了隔日就忘,没少挨小叔的骂。
这会儿只听冯恽道:“只是我既教了你,你必得学出个结果来。”
心内不禁犯怵,说:
“算了,如此也没什么意思了。”
“阿姊,书案摆在哪里好?”
自那杨书师处归了家,季凤喜难自抑,一人搬了一张书案,四条木腿向外张,挺着肚子问道。
季胥亦是替她们开心,一面拴牛,一面道:
“放东屋窗子后头吧,那处明亮。”
“哎!”
季凤照做了,季珠也捧了蒲团,跟在后头。
两孩子在兴头儿上,爆出不少气力来,后有季胥加入,不多时就拾掇停妥了。
只见东屋窗后,两张书案并列,案上置着笔墨笘砚、书卷,季胥还拿半截竹筒,插了两支梨花,这一隅布置的颇有些读书气氛。
至于季胥给自己买的蒲团,她搁在堂屋的木案旁了,连同那匹水绿细布,一并在案上。
她用一小簸,拣了针衣、绵线、木尺、簧剪、顶针一类的,跪坐于案旁,张开细布比量起来。
这膝下软和的,就是比直接跪坐在苇席舒服。
“阿姊,裁布要做什么呢?我帮你缠线。”
季凤说着也围前来,将那线挂在季珠两只手上,自己牵着线头,缠绕了起来。
季胥道:“这都春耕了,中午日头一起来,身上的绵襦穿不住了,是时候给咱们做两身春裳来换着穿了。”
“春裳?还是两身?”
季凤睁圆了眼,又惊又喜,小女娘自是爱新衣的。
季胥笑道:“这水绿的做一身,去年还剩的半匹莲青的鸡鸣布,也拿来做一身,这样你与小珠去书馆,穿着也鲜亮些。”
“阿姊可真好!”季凤喜道。
铛铛铛……
只见书馆院中草木葳蕤,廊檐下悬着一面青铜编钟,杨书师手持一小木槌敲击着,原本在院里的小男小女们便哗啦啦涌进堂内,在各自的案前跪坐下来。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B?u?Y?e?不?是???f?u???e?n????????⑤?????????则?为?屾?寨?佔?点
一排窗格子全用木棍顶着,里头光线明亮,能望见外头摇曳的梨树,书案有五列,每列七个学生。
季珠个头矮小,被杨书师安排在第一排的位置;季凤高些,坐在中间位置。
里头多数是家底殷实的富户之子,随身伺候的小僮便在外头等候,廊檐下坐了一排,各自守着小主人的书箧,交头接耳说些悄悄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