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5(1 / 2)

加入书签

来有他落马的一日,再详说也不迟。

次日,季胥姊妹自外归来,亭门大开,看门的亭父见了她们道:

“车后头那个小女娘,是本固里的凤女罢?

方才有邮人来,送了一封你的信牍,正好我拿给你。”

只见这时候的信,是书写在木牍上的,上面再盖一块被称之为“检”的木头。

这两

块木头之间的齿牙是相同的,外圈会有绳索沿着齿槽,将它们捆缚住。

再封上泥,泥上盖印,一旦被拆开偷看,是有痕迹可查的,这样便起到了类似后世信封的作用。

“信牍?还是给我的?亭父可是弄错了?”

季凤一时摸不着头脑,她从未出过县,会有谁给她写信牍,她并不认识这样的人。

季胥也同样的不解,暂先替她接来,问道:

“亭父可知这信牍是打哪邮来的?”

亭父道:“远着咧,我听那陈邮人说,是幽州来的。

还有这包东西,是跟这信牍一并来的。”

只见一块不起眼的麻布包着,解开来,是两身苎麻襦衣,料子虽次,但比着身量,竟都是凤、珠二人的尺寸。

季胥拿来,日头下对着针脚细细打量,竟分外眼熟,像是田氏的针线!因她的收线很特殊,当初还教过季胥,她所以记得。

心内陡然一阵激跳,手上还摸到个细小的疙瘩,是有东西缝在衣服里头。

“阿姊,里头有东西!”

季凤拿着另件,也在袖口那处的夹层摸着了小疙瘩。

她们忙的回了家,也不及卸车饮牛了。

先用剪子,挑开襦衣的线头,只见抠出来的,竟是两粒指节大小的碎银子!

那封信牍的绳索也绞了,信上写道:

阿母身在外,一切安好,来日寻得阿姊,归家团聚,愿凤、珠强饭自爱。

第86章

有这两身衣裳的针线,加之这信牍,足以确认田氏的确还活着,还十分惦念家中两个女。

像银子直接邮来,路上经手众多,难免被人据为己有,但这两身粗麻衣裳,就很不起眼了,邮人们看不上这样的,将碎银缝在夹层,真的珍爱这衣裳的,才会拿住细细的看,自然能摸出里头碎银子的疙瘩,为将这大约一两银钱送至女儿手中,可见用心。

“阿母还活着!”

“神仙保佑!阿母还活着!”

两个妹妹抱头哭了一番,弄的季胥也湿了眼角,她道:

“现在要紧的,是给阿母去一封信,让她知晓我已归家,也可不必逗留在外,早些回来,咱们一家子团聚。”

她上辈子是个孤儿,本以为自己喊不出“阿母”这称呼,可话到嘴边,竟分外自然,像是种本能,实在奇怪。

“阿姊说的对,幸而阿姊会写字,也不用去外头寻代笔的先生,我这就去拿笔墨来。”

季凤掖了掖眼角,去东屋捧了笔墨,并一张她们练字的木笘来。

季胥拿着木笘,与那信牍对比了,因道:

“这信牍是有齿槽的,上面还得盖一块防偷看的检,恐怕自家的木笘不能用,想来得买他们那专门邮信的信牍,我明日到邮舍问一问。”

如今十里至三十里不等,设一处邮,主要负责传递官府文书,百姓若使钱,也能邮信,军事要地还设有“警事邮”。

负责行路跋涉,传递文书的,便是邮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