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9(2 / 2)
听陈邮人说,有的乡亭附近因过路客商多,自发形成了亭市,乡下不比县城夜禁严苛,夜里甚至还能买着东西,若遇上了,便适当买些吃的用的。
这吃的有了,还得准备穿的,时值五月末,楚越这边早晚有些凉,到中午日头盛,穿件单的都嫌热。
幽州在北方,她们所去的蓟县,她在舆图上看了,上辈子文科生苦背的地图竟然派上了用场。
脑中对比一番,大概是后世北京的纬度,比她们这的气温要低个几度,不过最快也得六月才能到,那会儿都有暑气了。
因此季胥给妹妹们备了两身单的襦衣,换洗的小裤自是不在话下。
至于她自己的,原有的不穿了,去了布肆,同掌柜的道:
“想给我同
胞兄长买两身成衣,他与我身量一致,掌柜的看看可有合适的尺寸?我试了若合身,也好买给兄长。”
少时,她从布肆的里间出来,只见铜镜里一身男子打扮。
粗布的短褐,下穿带裆裤,足腕到膝下斜斜的扎着白布条做的行縢,这样轻动也变的轻捷。
至于头发,也不挽女娘常见的椎髻了,她全都束扎起来,用一块帕头包住头顶,形成个牛心的模样。
她特意在褐衣里头穿了件高领的中衣,遮住半个脖子,看着像是喉结也被遮住了。
再说身高,此时男子身高常见在七尺二到七尺三之间,她身长七尺二寸,并不突兀。说话时再将声线压低些,也就与外头的男子相差无几了。
最后买了两身褐衣,出行在外,男子装扮要方便些。
此外,想着早晚温差大,还备了床绵被。
另想到这车东西,万一下雨,得有遮盖防水的,便买了张大油布。
这油布还有另一作用,她在牛车的四角固定了四根空心竹节,里头插上小一圈的竹棍,将油布支起来扎好,便成了一个简易的帐篷。
不过这是没法子的情况下应急的,她们还是尽力找驿站、逆旅、乡亭落脚,要安全稳妥些,毕竟现在可不是后世的钢筋水泥世界,不说贼人,就是山里的虎狼熊罴,出门都是要提防的。
另还备了照明的松明,雨天的斗笠、蓑衣、木屐子。
并些日常的小物件,不在话下。
总的包了三个大布橐,两个小布橐,码放在牛车上。
最要紧的五个银饼,季胥衣襟内放了一个,裤腿里缝死了两个最后用,另两个分别塞在布橐的深处了。
袖口就放了些钱袋子装的五铢钱,总有五百个,这不比银子,五百个很重了,相当于在超市买了板鸡蛋,并将它们全塞袖子里的重量。
凤、珠身上则各放了五十个给她们应急的,说好了,若有走散的情况,妹妹们原地等候,季胥去找。
行囊渐渐置办妥当,八日过去,正好她们出行的“传”也办下来了,期间田氏仍无音信,她们便按原计划,在六月初二这日出行。
鸡后鸣九分,天边蒙蒙的清灰,本固里好几家来送。
“路上当心,找到阿母尽早回来。”
陈家的大母给她们备了饵饼,是用米粉揉水做的,拿着还热乎,塞在她们车上,
“拿着路上吃。”
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