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4(2 / 2)

加入书签

他们都是听说龙腾出水,拍断系鼎的绳索,四面八方涌来泗水岸畔看热闹的。

“听说真龙身长十余丈,上可腾云驾雾,下可潜海万里,我这镜子不过巴掌大,恐怕不能容纳其真身,不过,这镜子却能照出其当真来过的证据。”

季胥说的神乎其神,左右百姓,连那贵人都屏气听住了。

“什么证据?”

“你快说。”

“快说!”

“才刚好端端的,天就变异了,可不正是黄龙在呼风唤雨,瞧这雨,下到这会子还没停呢,落在我这镜子上的,是什么?”

她将铜镜一擎,上面倒映的可不正是雨珠。

“是了,这雨还在下,说明水底的龙还在。”

百姓附和道,其实季胥这么说,不过是好听,让人觉着久等也不是白费的。

他们这心情好了,自己的铜镜也就能卖出去了,左右果真都来买她的铜镜。

岸畔一驾马车内,隐隐传出一声嗤笑,季胥抬头见了,那车,四面皂盖,两侧车幡是朱色的,如今六百石的官员,才能将左侧车幡漆成朱色。

那驾马车,左右车幡竟都漆成朱色,得是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了,还有那车轮毂,也都是朱漆,一看里头就是大贵人。

季胥出门这些日子,已经学会看车辨人了,这人得罪不起,她只当没听见那声笑,又沿河叫卖一阵子。

“吴地的铜镜,大吉大利的铜镜!”

这河畔是有河市的,岸畔流连的百姓成百上千,大约都被那捞鼎引住了。

连市吏也不例外,市楼上攀住一串小吏,向河心斜斜的望着身子,一时也无人来驱赶季胥,否则她这样外地来的,没入市籍,绝对是不给卖的。

季胥便抓住这会功夫,卖力的推销铜镜。

“这铜镜可爱,真是吴地来的?”

不少拿住把玩打量的,很快都转手卖出去了。

她这铜镜总的进价是十两,卖五百钱一个,也就是半贯钱。

买去的多是富家士女,有的给她银,有的则给金,也有拿半贯五铢钱给她的。

如今官府承认的法定货币,分黄金、铜这二等。

其中黄金为上币;铜钱,也就是如今流通的五铢钱,为下币;银子这时候还不是法定货币,但在市场上也有流通,百姓并不排斥。

金子多铸成边缘厚、中心内凹的圆形饼状,一金则是一斤金,这时候一斤为十六两,平常花销用不上“一金”,所以通常会剪碎了,以便使用。

普通人家少有能直接接触到完整的金饼的,使用碎金、碎银、铜钱诸多。

因这铜镜卖的是富家子弟,季胥特地带了个铜质的秤钱衡,来称重所收的碎金碎银的重量。

按这会的换算比例,一两银值一千钱,一两金值四两银。

季胥向路人打听了附近的“子钱家”,是专事放贷的富商大贾,把手中收来的这些钱,换成了方便携带的银子,一共二十五两,另给了八百钱的水钱。

算下来,这趟运铜镜到彭城,挣了十四两二百钱,加上身上剩的盘缠,总的能有三十两左右。

来时带了二十五两,如今不少反多了,心里一下踏实不少。

季胥觉着,下一站到荥阳,还能接着做顺道的买卖,不过从彭城到荥阳,得走水路了。

她得到津渡口打听打听近日出发去荥阳的船,顺路带什么货,到市内转转再做决定。

“走不了!你瞧这雨大的!看天色还有下的日子,我们这船小,遭不住!你上楼船官署问问,看有没有能走的官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