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9(1 / 2)
在主家的户籍上,属于家訾那栏,是没有自己的户籍的。
奴婢替主家,或给自己远方的家人寄信也常有,那人给了足够的邮钱,他便给办了。
季胥她们在广德里附近的乡亭住了一夜,借着饮牛的空档,她和旁边牛厩内做清洁的亭父磕了会儿闲牙。
顺口和亭父打听了王业这人,若他在乡亭留过宿,亭父或许会有印象。
亭父摇头道:“受过劓刑?没见过这样的,不过二月份的时候来了两个涿郡的官兵,也在打听一个受过劓刑的男子,模样倒与你说的也吻合,不过那家打听的不叫王业,叫汪业,听说是涿郡郡守家的逃奴。”
季胥想了想,问道:“隔壁涿郡郡守,不知姓什么?”
亭父道:“姓汪,汪郡守。”
季胥想,这汪业与王业,应该就是同一人了,若他是汪郡守家的逃奴,倒说的通,许多奴婢会冠以主人的姓,这汪业逃亡在外,也许用回了本姓,也许随意化了个王姓。
只是田氏与他什么关系,为何将信牍与两身衣裳交由他来寄,这一切,可能得去一趟涿郡,方能找到答案。
次早便启程去了隔壁的涿郡,早听说涿郡铁矿多,这会亲见了才觉震撼。
只见光秃秃的黑灰矿山,连绵起伏,山脚下不少的冶铁炉与熔炉,占地二三十亩,炉顶浓烟滚滚,落在人脸上仿佛能搓出炭黑的颗粒。
一些劳力在熔炉旁蚂蚁似的攻山取矿、运矿、烧炉,他们有的是刑徒,有的是铁官徒,也有的是放流的罪犯。铁官在一旁监工,不时的催人加快。
这是官府官营的铁业,汪郡守的府邸在治所涿
县。
她们一路进城,还看到不少荒废的小作坊,这些都是从前一些富贾拿来冶铁、或是改铸铁具的。
不过自从盐铁官营后,这些私营作坊就不让开了,大一点的,像刚才见到的矿山边的大熔炉,被官府收为官有,重新的利用起来;
小点的作坊就经年的闲置了,如今枯叶萧条,有些孩童在里头钻来钻去的躲迷藏。
路过都亭,只见上头张贴的告示已经斑驳,不过还是能辨出上头所书:
逃奴汪业,曾受劓刑,中壮,肤黑,黑发,椭面,目击者上报县廷。
下附一张汪业的画像。
和邮人描述的王业是吻合的,她正坐在车上详看,却见一亭吏出来,将榜上的这张告示揭了下来,她忙的问:
“官爷为何揭了它?可是这逃奴已经有下落了?”
“早抓回去了。”亭吏道。
这么说,王业的下落是有了,郡守府,既然被抓回,应该去郡守府打听一番。
只是问路找到那,也只能绕着那高门大院干瞪眼,一个能说话的人影也见不着。
但凡靠近大门,那威风的门吏便抄起棍棒来驱赶她们,
“做什么的!寻人上大街上去!我们这没有你要寻的人!还不快滚!”
别说门前的台阶了,就是连门口的石狮子都靠近不了。
将她们赶了,对着轺车下来的贵人点头恭身,客客气气的相迎。
气的季凤叉腰骂道:“瞧他们那副嘴脸,这里外都说汪郡守廉政爱民,门下吏竟这样拜高踩低的,我呸!”
她们一时打探不着郡守府的消息,只能暂时在逆旅住下来,好在之前两站挣了点盘缠,关了房门数了数,还能有二十五两。
“咱们在涿县没有房舍田亩、没有买卖,得尽快打听着阿母的下落,不然就坐吃山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