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3(2 / 2)

加入书签

孙婆婆是府中的老人了,这些都是代代津津乐道的事,因道:是咧,比现在风光十倍不止,只是矿山收官,祖辈的冶铁术也渐渐的流失了。

那槅子接着内室,这里荇将帘子勾住,荷捧了洗漱的热水巾帕、竹盐漱盂入内。

那二爷才醒,一身微散的曲领中衣,散发跣足的坐在床边,对着水洗漱了。

莼又给他束发戴冠,穿衣系带,荷捧东西,荇在旁递给,总有忙的。

季胥看着,真正领会到衣来伸手这四个字,听惯了季凤说,自己也不由感慨一句:真会享福。

看住时,不防和二爷的视线对上了,便捧手低下脸,听他在问莼:

“她戴的簪子和耳坠子,我见你戴过。”

莼道:“二爷记性好,是我才见她太素了,不好在外头丢了咱们院的体面,便做主给她戴上了。”

二爷道:“你开了匣子,再挑两件好的给自己,旧的给她便是。”

荇、荷两人眼中都有慕羡意,莼这里谢了,让外头摆早膳,过后开了匣子,挑了金爵钗,并一对玉髓耳铛,戴出去广受称赞。

“你叫什么?”二爷用膳时想起来问她。

季胥才当差第一日,便得了簪与耳坠子,这簪是孔雀蛇纹的铜簪,巧工细做,耳坠素些,却是银的,两样加一起,估摸能抵她两个月的月钱。

她心里换算了,不由的心情明朗,听见问话道:

“季胥。”

第105章

“哪个胥?”二爷道。

“君子乐胥,受天之祐的胥。”

“你读过书?这是诗学里头的话。”

“是家乡书馆的书师先生好心为我解字示意的,我不曾读过,这名字是阿母取的,我们那有首歌谣,门前一棵枣,岁岁不知老,家有女阿娇,乐胥乐胥怀中抱。”

其实前者是她前世奶奶给取名字的由来,后者是田氏取名的由来,正好都是同个字,所盼也一样。

“既有这样的歌谣,合该叫阿娇才是。”二爷道。

“也叫的,不过阿娇是爱称了,我们那阿母都会管女儿叫阿娇,若将大名也取成这样的,那我阿母寻我,喊一声阿娇,大街上的小女娘都得回头说:我在这呢。”

说的莼、荇都笑了,连高冷的荷也没撑住。

荇笑了,后知后觉又将脸一板,莼道:

“你们那怪有意思的。”

二爷又问她是哪里人氏,家中都还有谁,父母可还健在。

季胥一一的应了,只是说起阿母,有一点没有照实说,仍说的是田氏在沔水翻了漕船的事。

二爷看了她一眼,将膳案上的一碟栗粉桂花糕赏给了她。

他只用了些鸡熬黍子羹,糕点一块也没吃过的,瞧着应当是大厨房专事糕点的厨夫做的,光白可爱,软而不泥。

都说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燕地的栗子最出名的,栗粉糕也只是听过未曾吃过,因谢过领了下来。

二爷早膳用毕,去了炼丹楼,要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