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3(2 / 2)
因着遇见这么大的事,交门市的摊子叫孟老姑帮忙照看了,田氏说下次沽酒谢她,这里一家先回去了。
丰姑到门口认了认,也没心思进去坐,忙的回茂陵邑去了。
季胥将东屋的炉子生了起来,田氏抱着在她怀中睡着的小幺向炕坐了,案上的针线簸里,还搁着件没做完的红肚兜,是小幺的身量。
凤、珠两个也跟在边上,听大人们说话,时而看一眼小幺的睡颜。
“找着了亲人是好事,当年你丢了三年,阿母的心情就和那丰姑是一样的。
那丰姑说的上小幺身上的痣,她丢的时日,和肖妇人带了小幺混在难民里,大冬天到的咱们老家,也对的上。
待她的亲人来了,咱们再仔细认一认,真是人家的孩子,就还给人家。”田氏道。
“小幺要走?”
季凤道,心里很是不舍。
她们去年夏日就和小幺在幽州涿郡相遇,一处在郡守府相伴,她们姊妹在河边刷尿桶,只有小幺不嫌臭,省了吃的分给她们,后来又一起从邹管事手中逃出府,经历了多少事,才到的长安,安生过起了日子,这样日久生情,一时哪里割舍的下。
小幺听说要走,也扭股的不肯,田氏拍了几下,摇了几下,将她哄的继续睡了,接着和季胥说话。
后来也没心思弄中食了,叫季凤去交门市买点现成的熟食来吃,她再做点易成的。
季凤提着食箪回来,就见言家的人来了。
停了一具轺车在北大街,丰姑领了人,急着脚步向她家来,见季凤就在门口,还招手叫她。
买丝线回来的刘老姑问季凤:
“听大牦说,小幺不是你家的亲生女儿,找着亲人了?”
田氏自打搬来桑树巷,对外都说小幺是她女儿,因着她还小,不想叫她自己知道不是亲生的,故对外也没说小幺的身世。
后来金氏悄悄说了闲话,她们这些街坊才知道小幺的身世,不过也都没有当面问田氏,也不曾拿这些话到小幺面前嚼说。
今日她家大牦撞上了她们厮认,说给刘老姑听了,她才忍不住问了,站在边上看了。
只见指路的丰姑后头,是一老太太,髻上戴三钗,穿着华裳,外罩一件貂裘。
跟着还有两个伺候的丫头,也都是心急又好奇的,翻眼瞅着这条街。
“就是这里了。”丰姑道。
言老太太
眼中多有嫌弃,“到了?小夭就在这样的人家?小夭!小夭!”
一面唤,一面向院内而去。
季凤本就不情愿的给她们开了门,听见这话,神采淡淡的,说:
“小幺睡着了,好歹小声些,不然又吓得哭一场,面皮都要皴了。”
那边上的丫头变了脸,道:
“这女娘真是没好话,亲生孙女何来吓哭一说,你们捡了人家的孩子,也不说交给官府,反倒拘在身边,不然我们早也寻着了,还让小姐在你们这穷街破巷受苦这些日子?”
“老人家来了,我才叫醒了小幺来吃中食,老人家可吃了?一道用些罢?”
若非田氏听着院门的响动出来了,季凤就要和这丫头吵开来了,听见田氏叫她将熟食拿进来摆在案上,多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