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2(1 / 2)

加入书签

田氏道,他们都说哪会,又道:

“卖早了呀!”

其实季胥决定出手,一则看见黎家这样的囤积大贾抛售,二则边市关闭的消息传到各处,全城都看好羊毛的涨势,哄抢着要,她反倒觉着没有多少势头可涨了,毕竟消息才是最值钱的,因此舍得卖了。

除了自家用掉的一些羊毛,这批货一共卖了八百两,其中羊毛和旃席各四百两。

她额外给了张二做为中间人的沽酒钱,得了属于自家的八百两,在竹榻上盘点了。

将这钱,按照如今四两银等于一两金的价钱,全都换成了金饼,这样能少占地方,二百两的金饼,相当于这时候的十二斤半,金灿灿的,足够沉,收进“家用”的钱匣子里。

这可就意味着,家里能喘口气了,不用为了每月要还的借贷钱,一刻也不敢停的卖吃食了,她对田氏说:

“有了这匣子的金饼,槐市那处,阿母大可不必去了,留在家里享福罢。”

田氏笑得嘴角打出牙花子,哪里见过这样多的现钱,稀罕得个个拿起来,恨不得咬上一口,看看真不真,听了这话,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说:

“好好好,到底是我女儿有本事,阿母也能享清福了。”

说是这样说,有钱放着不赚,她是断断做不到的,盘算着过了冬月、腊月,天晴了仍旧要去的。

如今则在家中备些年货,准备迎接除日,这是她们母女在长安的第一个年,还是很看重的,要好好的庆祝。

因此家里各处都掸拭除尘,好好的清洁了,一些用残了的扫帚、灶帚、拂子,都丢了买成新的。

还有母女的新衣,也都扯了鲜亮的布料,慢慢的做起来了。

再有家里烤火的木炭,一次性拉了两大车回来,足够这个冬日取暖了,成筐的堆在柴棚下,足有二十筐,冒尖的量,都是些烟很轻的好炭;

除了炭,柴禾也不必说,因着先前看似运了十车柴禾,实则是为了掩饰底下的羊毛,并没有多少。

这次,田氏赋闲在家,特地驾车去了郊外,找那打柴为生的人家,前前后后拉了十大车回来,只见用秸秆捆成一大把的,多是松枝、路萁,这些都是易燃的,烧得又好又快。

还有劈成手臂大小的木头,田氏都将其码放在柴棚了,她堆叠的功夫很好,堪比院墙高了,也丝毫不倒的,既显壮观,又显美观。

还有家里要吃的米,一家南边来的,习惯吃稻饭,她也买了三十斛稻子回来,放在西屋了,堆好了一袋袋拍过去,十分扎实的手感,季凤看了道:

“好多稻谷!咱家开春都不用买稻谷了!”

如今冰天雪地的,不是每日都能吃着鲜鱼的,院中则挂了五条腊鱼、一百节腊肠、一百节腊肋骨、十条腊肉、两只大火腿。 w?a?n?g?址?F?a?布?y?e?ⅰ???????e?n?????②?5?????ō??

这些,都是冬月以来,接接连连做的,腊鱼是田氏的手艺,其余都是季胥做的。

有太阳时挂出来晒,无则在房檐下风干,如今渗着滴滴油脂,肉质都紧实了,呈现出一股好看的蜜色,极为诱人。

凤、珠两个,时常在竹篙下仰着头来闻一闻说:

“好香呀。”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y?e?不?是?i???????ē?n????????5?????????则?为?山?寨?佔?点

盼着哪日晒透了蒸来吃,这可是冬日才有的美味,并非一年四季都能吃着的。

才晒腊货的那些日子,多亏了这两个小家伙守着,否则那纤薄的肠衣,一不留神要被贪吃的雀儿凿上两口,多可惜,破了洞也不好看,因此这两个妹妹,在院中玩耍时,也不忘了赶雀儿。

后来季胥想了个法子,剪了一根根的布条,拴在竹篙上,被风吹得一荡一荡的,离了人,那些麻雀也不敢靠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