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28(2 / 2)

加入书签

傅乐言瞥她一眼,不动声色地在心里叹了口气。

他们傅家自大周开国以来,便是圣人散播于天下的耳目,辅佐君主的暗箭。

谁龙袍加身,他们就听命于谁。

龙椅上那位让做什么便做什么,世世代代都是如此。

傅乐言从出生起就知道自己的使命。

但今日太后不顾傅家代代传承的使命,就为了拔除林若初这一枚小棋子,将他推到所有人的目光下。

傅乐言忽然就产生了一丝怀疑——现在龙椅上的这位,真的值得他们傅家人前赴后继的去保吗?

但这想法只在脑海中匆匆闪过,便消失不见。

眼下实在没有过多思考的时间。

太后将他架到这里,他是无路可退的,只能将先前在议事殿与众公侯说过的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再重复一遍。

擅离职守、一意孤行这些事他曾在送回京都城的军报中提过,都是老生常谈,朝中老奸巨猾的臣子们听着,没一人做出反应。

他傅乐言就算说破了嘴皮子,这林若初就算真的样样都占,躺在运粮队的马车上游手好闲地到了南郡,结果都是粮食安安稳稳地一个不落地运到了。

“擅离职守”还是保车队行路安稳、一路无虞,那是林若初的本事呀?

那不比忙前忙后还把事儿给办砸了的那些巡检使好多了吗?

“玩忽职守”是空口白牙张嘴就能扯的罪证。

粮食安稳运到,助林家军签下保边境十年太平的合约,那可是实打实的功绩。

所以朝中官员们听着傅乐言列举的罪证不仅没有任何反应,反而在心中颇有微词,觉得他这监军当得实在斤斤计较,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不堪大任。

傅乐言当然知道自己这些话无关痛痒。

本来就是些放到民间让百姓去传的“小事”,能攀诬林家一二都算不错了,太后非要拿到朝堂上来议……

傅乐言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又继续将话头引到南郡城王家店铺上面:

“林若初在南郡城内一度行迹鬼祟,借夺舍鬼的谣言,封了王家在南郡城的所有店铺,且之后半月之内,连家便将城内店铺悉数侵占,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怀疑,林大人与商贾暗中勾结,皆谣言暗中敛财,行不轨之事。”

其实他说的这些都只是推断,没有任何证据。

但将话头挑到王家身上,他就不用继续在前面冲锋陷阵了。

毕竟提出怀疑就是他身为监军的职责,就算所提罪证是空穴来风也无人能够指摘。

而损失了一城收益,随后还有可能要损失整个十三郡的王家,对林若初的恨意是实打实的。

从不轻易露面的王引泉亲自向太后投诚要将她处置而后快,其中干戈可见一斑。

傅乐言一招祸水东引,话说完直接退到一边去了。

杜欣欣大怒:【这招我在开早会的时候见过!我们主管就天天这么给我甩锅!】

她被“甩锅”时是无奈又愤怒。

王家家主王引泉则颇为跃跃欲试,第一次“上朝”的他是有几分兴奋的。

官商两不容,他自小那点考取功名谋求仕途的路子被王家长子的身份堵的死死的,百官将视线落到他身上时,王引泉大有种自己封王拜相的错觉。

毫不犹豫地冲太后、圣上和周围百官接连一拜,便就着傅乐言的话继续道:

“正如傅大人所说,我王家在南郡本本分分经营多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