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8(2 / 2)
早食过后,廖老汉和周野赶着牛车往镇上去,其他吃饱喝足的汉子则继续干活。
乡村小路已不似昨日那般泥泞,好走了许多,牛车还未抵达小镇,周野和廖老汉二人便看到了一条排得长长的队伍。
队伍里都是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一个个手上不是捧着陶碗便是端着竹筒罐,俨然是去栅门口领米粥的。
等牛车慢行至栅门口,周野看到了简陋的粥棚,一个汉子正用木勺从锅里舀米粥,那粥并不浓稠,却也不算稀,只是锅里的米粥已然见了底。
牛车才入栅门不久,两人便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惊呼哀嚎声。
“什么?发完了不发了?我在这排了足足一个时辰,马上就到了我,怎么就没了?!”
“我家的粮都叫大水冲走了,这些日吃的都是野菜和草菌汤,一家七口人饿得头昏眼花,我们一得到信儿就来了,真的不能再施些米粥了?”
“求求钱老爷行行好,再施舍些米粥罢,我们一家几口已经好几日没吃上一口热乎饭了!”
“求钱老爷再施舍些米粥罢!”
“……”
身后百姓们哀求的声音逐渐远去,廖老汉叹了口气,“咱们村多亏了你和阿姝,不然也……唉。”
山上野菜野果还有菌子这些的确是多,但这些哪能顶饱哟,至多是饿不死人罢了。
周野沉默。
天灾初期是难熬,但能熬到官府的赈给发下来这日子便还能过下去,不像当年他所在的地方,发下来的赈给缺斤少两,压根不够吃,兼之闹的是蝗灾,百姓们连树根草叶都没得啃,为了活下去只能卖儿鬻女甚至卖田卖宅,最后卖无可卖,便只能走上背井离乡的逃荒路。
等两人到了粮铺,发现粮铺外不再有吵吵嚷嚷的百姓人挤人,大家如同栅门之外领粥的百姓一样有序排着队。
找人一打听,才晓得镇上几家粮铺的米价稳在了一百四十文一斗,百姓们需上报户籍后买粮,每日最多买一斗,且三日内不得再买。超出一斗后想买也可以,但每多买一斗就要多花三十文!
有那会算账的这么一算,顿时惊了一大跳。
我的个老天爷,想要买一石粮的话,竟要花费两贯七百五十文!
要知道水患之前一石糙米也就七百文!
粮铺这个限购的法子也不知哪个有才之人想出来的,这么一搞,那些生怕买不到粮而一味哄抢的百姓们都冷静了下来。
一斗一百四十文的米价已经很高昂了,傻子才会花那个冤枉钱去买更多的粮。而那些富户虽然钱多,却也不想当这样的冤大头,毕竟有这个钱都能自己派人去别的州县运粮回来了,不过是耗费的时间久些。
“阿野,那你还排队买粮不?”廖老汉问。
他家是没啥余钱了,这一趟不打算买粮。
周野正想说“眼下人多不如改日再来”,却又在想到什么后改了口,“来都来了,还是买一斗回去。廖老爹,劳您帮我先排着,我去镇上别处转转,一会儿再来寻你。”
廖老汉只当他是想去看看镇上其他商肆,当即回了句:“没得问题。”
水灾之后,除了粮铺人满为患,其他商肆都十分萧条,尤其是几家食肆,如今粮贵,食肆也跟着涨价,大部分百姓都已吃不起了。
廖老汉料定周野很快就会回来,哪料他排着队,眼前的百姓越来越少,等了许久才终于看到周野的身影。
周野看上去较方才没什么不同,但廖老汉却从他眉眼间捕捉到一丝未退的狠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