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2 / 2)

加入书签

下课之后,李球蔫蔫地趴在课桌上,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宋先生去哪了,我好想他啊。”

他再也不腹诽宋先生一口气就要背十页《论语》多了呜呜呜。

宋祁和司马光,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极端。

从先前的作风就能看出来,宋祁对待学生们十分随性,主打一个“别的我不管,只要会了就行”。他并不吝于讲些课本以外的内容,甚至帮助扶苏完成了第一次对西夏情报的收集。

晏几道:“若是宋先生和司马先生两个人遇到了……噫。”

几个人想象起那个画面,齐齐打了个寒颤。

出于对先生的尊敬,他们没有宣之于口,但是几个人多脑海里,都浮现出两个人打得不可开交的画面。

这两人,应该没有和解的可能吧。

唯独赵宗实在状况之外:“嗯?司马先生怎么了?他不是教得挺好的吗?”

天啊,他居然觉得这样是正常的!扶苏看向赵宗实的眼神更加怜悯了。

没记错的话,历史上的赵宗实三十多岁被立为太子,在资善堂读书的时候,老师就是司马光。两辈子的缘份啊。

但不要牵扯上我就最好了。

扶苏抄写着司马光留下的作业,闷闷地想。他前世也是重点高中啊,都没有这么填鸭过。

扶苏人虽然在资善堂,因为司马光的代任而水深火热着,心却早飘到了禁中之外的国子监。

已经几天过去,苏轼应该也去国子监报道了吧,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他今年才七岁,能适应离开亲长、独自一人求学的生活吗?

扶苏可不知道,苏轼在国子监的日子,比他想象的,和自己经历得都要好得多。

随着特招国子监恩旨传出宫中的,还有“七岁神童勇斗西夏使臣”的奇闻轶事。这种能打击西夏士气,宣扬我朝国威的事迹,大宋的宣传口才不会错过呢。

隔日,苏轼智斗杨守素的全文就登载在邸报上,随驿马发往京畿乃至全国各地的官府。

苏轼的事迹见报,大宋凡看过邸报的的各级官员知道了,国子监的子弟们也在大家长们一声声“你看看别人再看看你”之中,也知道了。

在苏轼不知道的角落,他出名了。

于是,在最初的讶异过后,苏轼带着他爹苏洵临时收拾出的行囊,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国子监报道当天,立刻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围观。

几个与苏轼看起来差不多岁数的人把他团团围住,其中一人满脸好奇地问道:“你就是那个从未厚颜无耻的苏轼?”

苏轼:嘎?

“呸呸呸,是我一时激动,嘴快说错了!苏大郎请见谅,我是想说啊,你就是那个怒斥西夏使臣‘厚颜无耻’的神童苏轼吗?”

作者有话说:

----------------------

第16章

开学第一天,苏轼就受到了国子监同学的热烈欢迎。毕竟嘛,抗击西夏是大宋的政治正确。苏轼用的还是宋人最为追捧的方式,狠狠煞了西夏的威风。

比起打打杀杀什么的,当然还是用嘴炮,哦不对,用语言教化,训得蛮夷头都抬不起来,更能体现我孔孟弟子之气度、泱泱中国之威风啦。

待苏轼点头承认了身份之后,围着他的几人更加激动,又叽叽喳喳地问起各种奇葩的问题。

“你今年果真只有七岁吗?”

“西夏人都长什么样子?”

“我听说,你一句话把西夏使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