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1(2 / 2)
三岁和十几岁,谁抄谁听起来更合理??
更何况张及甫再怎样也是国?子监的?学生,比起外来者,同窗们对他更信任,在主场天然更占理?。
对,说?不?定人家打的?就是倒打一耙的?主意?呢。
扶苏:……好气哦!
转念一想,他自己写的?也不?是什么精妙词句,比起未来几位文豪大佬同窗们根本不?值一提。
张及甫居然这都要抄?他得水成什么样了?
等等,那岂不?是说?,不?管自己写了什么,他都看不?出来好坏?
扶苏乌莹莹的眼珠子骨碌一转。
——计划通!
他装模作样地沉思了一会儿,一副酝酿大作的样子。没过多久,就唰唰往草稿纸上誊了几句,自顾自微笑着点头,一副很满意的样子。
就算被张及甫抄去了,也假装没看到。
直到一炷香燃尽之际,扶苏才欻欻往纸上又写了一首诗。张及甫再想誊抄已经来不?及。
直到有人赶过来收卷了,张及甫方才反应过来,用扶苏之前写的?断句胡凑了一首。
因?国?子监没有黑板,梅尧臣便点了两个?学生以念诗的?形式公布考卷。其中?,程颢拿到了扶苏的?,苏轼拿到了张及甫的?。
后者看到张及甫的?卷子,“噗”地一声笑了。他很快绷住了表情,但?谁都能看出来,他憋笑得很辛苦。
苏轼地表现狠狠拉高了大家对张及甫的?期待。什么样的?诗,才能让他露出那种表情?
但?苏轼却故意?卖了个?关子:“程兄,劳烦你先念赵小郎的?大作吧。”
节目效果,总是要留到最后的?嘛。
程颢面?色不?变,点了点头,拿起扶苏的?卷子,就朗声念道?——
繁台苍苍,汴水泱泱。
朝夕弦歌,莘莘一堂。
……
省念省身,昭昭其芳。
立信立果,于斯德彰。
……
白驹逐日,寸阴莫荒。
大道?之期,圣贤可望。
“……”
国?子监满座哗然。
富弼和梅尧臣更是互相?对视一眼,看向扶苏的?眼神瞬间变了。
虽然是少见的?四言诗,是在座的?各位都能一眼听出来的?浅白用典,但?是前提只要添上“作者年?三岁”几个?字,一切就全都变味儿了。
晏相?公,当初能作诗的?时候,几岁来着?
七岁。
今天这位三岁。
别管他作得好不?好,就问他作没作吧!
就连程颢读完之后,也满脸感佩之色,认认真真地跟扶苏道?了歉:“先前误解小郎无德无才,是程某错认珍珠,至少程某三岁时,写不?出如此作品。”
扶苏:呃。
一点都不?觉得是夸奖好吗!
别人以为他三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