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4(1 / 2)

加入书签

阿菩又?说道:“我知道消息后?伤心欲绝,恰逢辽帝夏狩,就偷偷跑了出来,半夜把儿子的……挖出来安葬好之后?,自己也不想活了,干脆投水一死了之。结果醒来后?发现自己被人救活了,但他们说要卖了我去宋国。我就跟着他们一路南下,被卖到一户人家里做奴仆。”

扶苏一下get到了重点:“所?以你是愿意随他们南下的?你还记得来时?路?”

“我都记得。”阿菩说。

不如说,被救起来之后?她就生出了报复的心。她甚至恨起自己,为什么发现妹妹和儿子的尸体之后?,没有?立刻找耶律洪基玉石俱焚呢?

听说宋辽是敌人。

她到了宋国蛰伏,终于等到今天。

“我听小师傅说,你们是说话算话的贵人。我想用我脑子里的一切,换耶律洪基的命。”

任何人看到她眼里的期许与决绝,都会为之动容。至少妙悟和苏轼就深受震动。他们随阿菩的目光一起望向了扶苏的方向,像是在等一个回答。

扶苏却说:“大宋与辽,乃是兄弟之国。”

“……”

阿菩眼底的光熄灭了。

扶苏又说:“耶律洪基和耶律乙辛,多行不义必自毙。这种残暴无道之人,老天一定会出手收拾他。”

“所?以,我会尽力的。但不能保证杀了他的人一定是我。”说不定哪天,他作恶多端老头都看不下去,天降一道大雷把人活活劈死了呢。

阿菩听懂了。她立刻行了一个大礼——佛教里叫作五体投地?的大礼:“妾明白,妾会告诉您自己知道的一切。”

扶苏:“事不宜迟,走吧。”

他把阿菩带到一边,拿了张纸,听人口述开?始空手画舆图了。妙悟和苏轼呢,则继续问起另外二人的身世。她们虽然不如阿菩来历特殊,但悲惨的程度一点也不输。

比如说,三娘来自十六州里的蓟州。她是被活不下去的父母亲手当掉的。被泼皮无赖买回家天天动辄打骂。另一位叫阿余,是婆家起的,她是被卖到了乡下,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生育,日子过得更加凄惨。吃不饱、穿不暖。于是当八王爷府的人找上门,她立刻跟人走了,根本不怕是骗子。反正总不会比现状更糟糕。

“那你们当初十八人,怎么现在只?有?三人在这里?”

苏轼好奇地?问道。

“嘘,你别问了。”

妙悟横了人一眼:你这不是揭人疮疤么?

但两?人的回答出乎他们的意料:“剩下的人各自生了孩子,便不愿意与我们一起了。”

其实她们有?的人过得还不错,也有?比阿余还不如的。但是当八王爷派的人找上门,听说可以和昔日的姐妹们住单独的院落,她们都很乐意。带上孩子的话……勉强也行。再带上丈夫或者?一大家子呢?那就没辙了。

于是,十八人只?剩下他们仨。

妙悟讷讷地?重复了一遍:“有?了……孩子?”

苏轼更是微张了嘴,理解不能。

他们一个五岁,一个七岁。平时?没人跟这个年岁的孩子提过男婚女嫁那点儿事。

现在听三娘一说,都懵得很。按理说,有?了孩子明明是好事啊,怎么听起来像是被困住似的呢。

三娘点头道:“是啊。”

她心有?余悸地?摸了摸肚子。

幸好,幸好她没有?怀上那个无赖的孩子。若不然就凭那个人的为人,迟早得把他们的孩子卖掉!那时?候,那孩子就和她娘一样惨了,竟然连自己的来路都不知道。

妙悟一秒就做了决定:“那我不要生孩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