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3(1 / 2)
不这样吧,等?会儿我们再回来?一圈儿?”
吓得扶苏摆手?连连:“不不不,不用了,就这样吧!”
“……”
后来?,据某位老汴京人回忆到,此后的状元游街都不再有?像庆历五年的盛况了。当问及原因时,他先洋洋洒洒夸了“赵宗肃”三百字:“还有?谁能像小三元这般天资聪颖,四岁中三元的?不够看,都不够看。”
“还有?。”他顿了一顿:“从那一年起,后面的殿试就不刷人了,进士科的人忒多了。那么?多人都要游街,闹哄哄的,好没意思。”
是?的,扶苏也是?后来?才?知晓,他这一届殿试因官家喜得人才?,大?手?一挥下了道?旨意:除了犯讳、污损不得不剔出考场以外,其?余人无一黜落。官家还宣布,往后的殿试只分等?级,再不黜落人。换句话说,只要春闱得中的士子就能有?官做了!
据来?源不明、但可靠度极高的小道?消息说,其?实是?因为官家当朝时得了小文曲星的垂青,龙心大?悦,于是?雨露泽被于天下学子。你们要谢,就谢赵小状元去吧!
甚至于,因进士科中,年方四岁者一人,七岁者又两人,庆历五年又被称为“神童榜”,又名“三元榜”。而扶苏的名字,也随着一道?又一道?逸闻逐渐从汴京传到了大?宋的每一处。
扶苏在外的名声愈发水涨船高,有心与他交往的、提前送礼留下好印象的、越来?越多。但他们却发现一件事:找不到三元的人啊?
和秋闱时候一样,堵到国子监、濮王府的人全都落了个空。但这时,国子监甚至不能用“备考不方便见客”的借口了——因为他们自己也找不到小状元的影子!
梅尧臣愤愤不平地说:“还想让他给师兄们说两句话呢!”
杨安国:“你确定是鼓劲?不是打击他们自信?”
梅尧臣不说话了。
过了一会儿,他张了张口,话到嘴边又被吞下了,只剩满脸的踌躇和为难。
杨安国说:“圣愈,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过,这样不是?更好么??”
“无论赵小郎是?何身?份。他都是?国子监的学生,范公的小弟子,同叔点的解元,富相公点的状元,早被划做我们这一派了。此刻必然有?人,而且是?许多人对他虎视眈眈。”
梅尧臣沉默了片刻:“不错。”
又说道?:“只愿他家里人能把他护得周全些,不给旁人落下把柄。若不然……”
没错,他们早就看出来?了,赵小郎虽然是?宗室子弟,但背后绝对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旁系宗亲。而是?一支实力?雄厚,甚至和官家关系密切的宗室势力?。
若不然,他怎么?会信誓旦旦地说,杨祭酒你只管上折子请官家来?,官家一定会来?呢?定是?他背后的人知会了官家一声。
但梅尧臣和杨安国假设得最多的,还是?八王爷赵元俨——和当初的苏轼猜得一模一样。至于赵小郎背后站着官家本人?这猜测甚至没在他们脑海中成立哪怕一秒。
不然呢,谁家的独苗苗皇子好端端锦衣玉食的日子不过,要来?国子监苦读,还参加科举,只为了要个八品官做啊?
扶苏:正是?在下。
他不仅苦哈哈地考试了将近一年,功成名就后呢,更是?连流水席、谢师宴也不举办。把一切想见他的人都拒之?门外,任他们每天在濮王府门口残念地挠墙。
(濮王:我无妄之?灾啊……)
身?为引起汴京舆论风暴的漩涡,此刻的他正在一处皇庄上,兴高采烈地……弹棉花。
没错,第二批广泛种植的棉花已经全部结果了。扶苏一听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到了种植地。看到从棉铃中炸开毛茸茸微微泛黄的白?色丝绒,简直比听闻自己喜提三元时还要高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