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5(2 / 2)
内侍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殿下他千忙万忙中?,还记挂着您呢。这不?,一发明?出?顶好的东西,就让人给您送来了。”
他一个闪身,“顶好的东西”的本体就露了出?来,惹得苏轼满脸写着问号:好东西?就这?这是什么?黑灰砌成的堆么?
“此?物之?名?为蜂窝煤,至于它的好处嘛……您放到?炉灶里烧烧看?,就知道了。”
内侍三言两语介绍完,又言语之?间提及“诗文或许能让殿下展颜”,苏轼自然闻弦歌而知雅意,满口保证之?后,客客气气地送走?了内侍。
当天夜里,苏府上的炉灶彻夜未熄,烟囱喷吐了一夜的烟气。第二天清晨,每个人都脸色红润、宛如身在暖春之?中?。苏轼更是信笔挥洒了一篇《石炭吟》,拿到?《求知报》的编辑处,准备让王安石给他掌眼。
“王大人,你快看?一看?这篇,能不?能让我加个塞,能不?能让我位列头名??”
苏轼没注意到?,今天早上一来,王安石的表情就相当复杂。在接过他的文章之?后,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王安石接过文章,看?了一会儿?:“写得很不?错……”
苏一轼被夸,立刻眯起了眼睛,准备好了接受赞美。
“但很可惜,你来晚了。”
苏轼眯起的眼睛一下子瞪大:“诶!?”
“你且看?这些。”
苏轼接过王安石桌案上好几沓纸,作为编辑之?一他很确定,昨天下班的时候他桌子上还没这些,说明?是今天早上新来的。标题分别为《咏蜂窝煤》《蜂窝煤论》《不?战而屈云州论》……
再一看?文章的署名?: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范纯仁……
前面的都比他文坛地位高。唯一一个范纯仁还比他官大,又是先来的!这找谁说理去!
苏轼瘪了瘪嘴,高高翘起的尾巴无精打采地耷拉了下来:“我就知道,殿下既然记得给我送了,肯定也不?会落下别人的,我就知道!”
王安石:“……”
王安石:“…………”
有?没有?考虑过根本没被送东西、也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还平白增加了工作量的我的心情?
但怨念还是抵挡不?住好奇心,他忍不?住问道:“这蜂窝炭是何物?”
苏轼立刻换上一副虚假的笑脸:“王大人,若是你愿意登载我的文章,我就告诉你!”
王安石:“……”
苏轼见好就收:“好了好了,开玩笑的。”
他的目光落在范仲淹的《不?战而屈云州论》上面,若有?所思:“是一种云州的特产,烧起来比木炭好用得多,还特别暖和。”
其实,昨天的内侍从头到?尾没有?提及“云州”两个字。但在他若有?若无暗示之?际,也并未出?言否认。范相公投稿的这篇文章,更像是对他猜想的佐证。
——太子殿下,此?刻就身在云州!
而蜂窝煤,也是由?他之?手做出?来,堪称棉花和土豆后,又一利国?利民的利器。
苏轼不?禁为友人的胆魄而心惊,也为官家的大胆放任而感佩。他也顿时明?白了为什么内侍言语暗示要他写文章了——棉花、土豆时期都做过的事,第三遍再做时,还会觉得陌生么?
最终,苏轼的文章加开了一篇,登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