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9(1 / 2)
么样,赵昌盛先夸了上了。
队里大面儿上关系还可以,实际上可都较着劲儿的,原本收音机听着乐呵乐呵,听得懂听不懂也不太有所谓,但张秀花这么一搞,不想吃学习的苦的一些人顿时都开始学起来了。
除了老眼昏花实在学不了的,都加入了,和全员学习没差了。
当扫盲老师的知青嗓子都要喊哑了,能整梨子的整梨子润嗓子,没有梨子还有胖大海,总之就是费嗓子。
其他知青见学习氛围这么浓又跑去问赵昌盛关于大队小学的事情。
上面觉得杨柳大队开设小学可有可无,毕竟公社就有小学,没必要再在杨柳大队再弄一个。
但是赵昌盛这个全员扫盲的成绩一交,上面觉得这是个政绩,要把政绩搞得更好一点,在大队开设小学这件事就值得考虑了。
他们想过了,乡下人不重视教育是因为什么?除了感觉没什么用,招工限制户口,想要进城难如登天外就是因为读书要花钱,学费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能把孩子送去公社小学读几年都是好的,很多都是直接干活,干到适婚的年龄相亲结婚。
要是开设一个大队小学,降低上学开支,那么愿意送孩子上学的家庭也就多了。
县里开会讨论了好几场,最后同意在杨柳大队开设小学,给予两个小学老师岗位,至于校长,由其中一名教师兼任就好了。
当然因为是大队小学老师,只有五块钱的工资和一些票,兼任校长的老师多两块钱。
县教育局不会下派老师,也没老师愿意去杨柳大队的小学,直接让赵昌盛自己解决。
这正合了赵昌盛意。
他还生怕县里反悔,又收回开设小学的文件,把扫盲班的场地让了出来,把杨柳大队小学的牌子一挂就算落定了,跟上头申请课本。
然后在知青中挑老师,搞得如火如荼。
谁能想到这件事进展这么快,源头竟是因为赵章一句话。
不过话说回来,大队小学这个念头说起来也是从赵章开始的。
他弄了一台收音机回来,大队再次开始扫盲,知青们看到了其他出路,促成开设大队小学这件事。
等到大队小学开起来送孩子们上学赵章又要占一份功劳,不说工作,就说修收音机、缝纫机和拖拉机,这能耐怎么来的,还不是上学上的。
之前心疼钱,不舍得送去公社小学,现在大队小学便宜了那么多,怎么都得送。
野惯了的小孩子哪受得了拘,赵章没有意外的成了小孩子公敌。
第107章 吸全家血幺子(35)
赵章揉揉鼻子,感觉最近念叨我的人有些多。
应该是曾副总工急着要图纸了,行吧行吧,他抓紧点时间。
赵章看了眼手表,没错,他给自己整了块手表,旧的。
在松河县手表坏的都拿来撑门面,赵章想要弄到一块基本没可能。
但在S市就容易多了,总有人手表坏了有能力换新,赵章就买了块坏的,修好了戴手腕上,去哪看时间都方便。
赵章认认真真的画了二十分钟,收好,然后起身飞奔向食堂。
没有什么能耽误他吃饭!
等到下午上班,他再画二十分钟,休息半小时接着画,反反复复,花了五天时间将图纸交给了曾鹏波。
曾鹏波一边打开图纸一边说:“改装的零件已经生产出来,S市周围的拖拉机都用上了,效果非常不错,市长对我们融合机械厂给予了高度肯定,夸奖更是不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