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17(1 / 2)

加入书签

们来说太简单了,都不用去学。

看一遍,就被分派到各县,开始教学任务,嗯,首先先聚集学生。

八岁以下,五岁以上孩童分到一个班,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又是一个班,十五岁以上则为扫盲班。

八岁到十五岁可以只上半天,十五岁以上则是上满一个半时辰。

普通人家都是要干活的,若不是没有电灯,十五岁以上直接安排到晚上,这样也不会耽误他们干活。

强制报名,五十岁以上可以免了,古代寿命偏短,尤其是底层老百姓,五十岁都算长寿的了。

当然赵章也设立了奖励制度,学完启蒙教育拿到学堂颁发的结业证书可以领到两斤肉,优先进入厂里工作。

至于那些厂里工人也在强制报名之列,要是一年内拿不到结业证书就只能被踢出去了。

至于小孩子,拿到证书可以进行下一步学习,有天赋的可以念书,没有天赋则会教授其他技艺,像是木工、算账等等。

这都在告诉大家读书不一定考的了科举,但是一定不是无用。

那年老体衰的肯定是不适合进厂了,但他们也干不了多少活,时间也多,不如来学一学,还能为家里挣两斤肉不是。

所以那是从老至幼都在学堂里了。

至于那些大户人家赵章就没管了,他们总会想着往上爬,肯定会主动学习。

他只有一个要求那些奴仆每天都要来学一个时辰,可以轮换着来,但必须得来,直至拿到结业证。

反对的赵章就不客气了。

又不是没看到赵章那次‘露肌肉’,大户人家哪里敢反对,反正只是让奴仆去识字,还是轮换着来,不耽误照顾他们。

只是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此时的一个妥协,却是为未来放奴籍,取消奴隶制打下了基础。

一批学员结业,适合念书的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学出来就可以代替现在的先生教授第一阶段的学员,而这些先生可以继续当下一阶段,或者第三阶段学习的先生,也可以加入赵章的队伍。

一些人在其中尝到了教学的乐趣继续当先生,绝大部分了赵章的造反队伍。

赵章不嫌人多,只觉人少。

给他们安排好了之后,赵章没有再继续搞发展,开始攻打榆富县。

宣武帝(曾经的二皇子)收到八百里加急头都大了,乌合族那边刚被打的老实一点这边就又窜起来了。

他这皇帝当的也太焦头烂额,太窝囊了。

早朝之上,宣武帝看向下面的大臣,“众爱卿可有应对之策?”

这内忧外患不是一天两天了,何况先帝还两次派兵,企图剿灭反贼,一次都没有成功,被人轻易拿下。

如今反贼以逸待劳,还吸纳了许多百姓,这难度只增不减,怕是派遣三万精兵都不够。

或许十万精兵才能稳妥,若是如此边疆退去的乌合族必然趁人之危卷土重来。

彼时这齐朝反倒沦落到了番邦手中,这比落入反贼手中还要让他们痛恨。

何况这王朝落入反贼手中,他们依旧是朝臣,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会难过许多。

他们心里有了谋算,却是一点不敢表露出来。

裕文王(七皇子)可没时间等他们过多谋算,见他们不吭声主动出列行礼道:“圣上,臣愿意带兵前往榆富县,荡平反贼。”

第283章 幕后黑手武林盟主(27)

宣武帝哪舍得好弟弟去,若是像鲁将军战死沙场,他不仅会失去一个好弟弟,还失去了一只臂膀。

“裕文王诚心可嘉,然而朕需要你替朕……”

宣武帝找了个理由否了裕文王的请求,虽然他理由找的很好,但是大臣心知肚明他就是舍不得弟弟。

若是让其他王爷去圣上肯定乐意,只是让其他王爷沾兵权这一点这就不可能实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