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7(2 / 2)

加入书签

这时,天幕中的女主播话锋一转: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B?u?Y?e?不?是?ì????μ???è?n?????????????.???????则?为????寨?站?点

“然而,咱们的显宗陛下不满足于此!显宗陛下当初在江州就藩时就深深意识到,光有好的政策和技术是不行的!”

“朝廷的法令、新的农业技术手册、工匠的规范标准,你得让老百姓能看懂、能理解才行啊!”

“不然再好政策,传达到基层也容易变味,或者根本推行不下去!”

“于是,在国库富足后,显宗推行了一项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那就是‘百字启蒙令’!”

天幕画面中出现了一份古朴的诏书特写,上面赫然写着:

“敕令天下州县,推行百字启蒙,每户必有一丁,识文断字百余……”等字样。

“这项政策,可以说是义务教育的最初雏形!”女主播解释道。

“它不强求所有人都成为学问大家,但要求每户人家,至少要有一个人能认识一百个左右的常用字!”

“目的是让朝廷的政令能够更顺畅地传达给百姓,让新的技术知识能够被更有效地学习和传播!这可太重要了!”

天幕画面中展现:

偏僻县学、乡学里,不同年龄的农夫、工匠、小孩在先生的教导下,笨拙却又认真地学习识字。

城门口,有专门的吏员大声宣读朝廷告示,并指着旁边的文字进行讲解。

“可别小看这一百个字!”女主播强调。

“它极大地降低了知识传播的门槛,开启了民智!”

“让普通百姓不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管理,而是能够初步理解国家政策,维护自身权益!这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步!”

这番讲述,在朝臣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一些思想开明的官员如李不言之流,听得双目放光,激动得浑身颤抖,恨不得立刻上书请求推行此策。

而一些世家和保守派的老臣则面露忧色,低声交谈:

“开启民智?这……百姓若都识字明理,恐生事端啊……”

“是啊,愚民易治,此乃古训……”

皇帝赵衍目光闪烁,显然也在深思。让百姓识字,利弊几何?

而太子赵庚明显然认为这是利大于弊的好事,只是现在国库空虚。

赵庚旭挠了挠头,心里嘀咕:百字启蒙?的确不错,不过,前提是得有钱,唉!”

没等众人消化完百字启蒙令带来的冲击,天幕上的女主播突然露出了一个带着几分搞事情的狡黠笑容。

“好了,经济基础有了,文化普及也在路上了,那么,如何保障这一切能够稳定、有序地运行呢?

这就不得不请出我们显宗朝另一位重量级人物,被后世史学家和网友们戏称为‘法家阎王’的秦无妄,秦大人!”

画面一变,出现了一个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如刀、身着绯色官袍的官员形象。

“这位秦无妄秦大人,是显宗陛下实行新政的‘铁血利剑’兼‘律法守护神’!”

女主播的语气充满了赞叹和敬畏。

“正是在他和显宗陛下的通力合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