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4(1 / 2)

加入书签

道理,要知道, 如今这大半个京城里数一数二的优秀才俊可任她挑选,她这个沈家学堂还愁发扬光大不起来么。

再者,每一个学子背后代表着一座威严赫赫的权贵府邸, 假以时日, 这小小的一处学堂, 便会如同一副密不透风的巨网, 可将满京半数权贵全部网罗其中, 那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她便是只身一人,在这盛京行走,又何惧之有?

想到这里,沈安宁决定顺应“民意”,再收纳一批学子入沈家学堂拜学。

只是,这件事非她一人能够决断,还得听从韩先生的意见。

而恰逢目前学堂内这批学子无论是年纪,还是受教育程度均是良莠不齐,而韩先生此番出山专是为了历练而来,她幼时被师父捡到栽培,师父将毕生所学全部倾囊相授,如今她年长,亦欲效仿师尊,将毕生学识全部传于后人,故而,韩先生不过思索片刻便很快松了口,给了沈安宁十个名额,可由她挑选送入学堂,她一并授课。

至于原先那十名学子,有六名年幼者,则可交给徒儿韩十七代为启蒙。

于是,沈家这十余名额一经发放,瞬间引得满京学子们大打出手,日日在沈家老宅外上演着一出出“短兵相接”“龙争虎斗”的激烈画

面。

而看着昔日陈旧寂寥的老宅子如今又重新开始门庭若市,熠熠生辉了起来,沈安宁好似透过眼下这般热闹之景,窥探出了几分昔日祖父、父母在世时,沈家的几分辉煌余晖。

倘若父母、祖父母俱在,那么,她从小就会是在这样的景象下长大么?

沈安宁眼底不由溢出丝丝怀念。

也不知怎么地,在这一刻,一股莫名的责任感忽而油然而生。

或许,那便是她身体内流淌的沈家血脉所致吧。

沈安宁没想到回沈家后办的第一件事情竟意外地顺利,而看着眼前宾客盈门的景象,心满意足的同时,沈安宁却也看到了背后另外一层鞭策,那便是:钱啊!

现如今府里的人越来越多,每添一人,便多添了一张嘴,如今全府上下数十张嘴得全部靠她养活了,于是,学堂的事情告一段落后,沈安宁便开始马不停蹄的开启了第二事业:搞钱,搞钱,搞钱。

而至二月底,正好到了仙鹤楼分账的日子,这是仙鹤楼开业以来的第一次分账,二位合伙人难得齐聚一堂。

仙鹤楼的顶楼雅间内,一旁的三名账房先生纷纷将算盘打得砰砰直响,而临窗的雅座旁,沈安宁同宁王殿下分坐两旁。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B?u?页?不?是?i????????é?n?????????5??????????则?为????寨?佔?点

七楼的雅间平日从不对外开放,可宁王殿下特意在这一层楼视野最佳的位置为沈安宁预留了一间她的专属雅间。

这里是整个西市的最高处,站在此处,可将整个西市景色全部收纳眼里,亦可将整个护城河的景色收入眼底,更可与对面的八月楼隔着护城河遥遥相望。

因之前西市未曾开发,有些清冷,这才让沈安宁钻了个先下手为强的空子,得以在此处低价收购了一大片商铺和宅子,而仅仅只经过一个年,自去年年市从逼仄的东市搬迁到了此处,再加上今年上元节的灯会亦搬到了此处,不过短短半年光景,西市一改当初清冷颓废的景象,竟一夜之间变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了起来,而沿街的铺子价格瞬间一路猛涨,不过才过了一个年,有的铺子便已涨了五六倍,位置好的竟一度翻了十余倍。

连沈安宁的身价都随着一路翻了好些倍。

不过仙鹤楼修缮成本过高,又修缮得如此富丽堂皇,如今才开业三月,沈安宁料想是分不到多少红的,除去成本,能在一年之内回本都已算是一本万利了,沈安宁不求今日能分到多少红,却不料,远处三位账房先生将算盘一停后,为首的那位张掌柜很快便将账本及盈余一并奉上,道:“王爷,这乃是本楼这三个月来的账目和盈余,还请王爷过目。”

宁王却悠然倚在交椅上,淡淡扫了一眼,漫不经心道:“这酒楼不是本王一人的,先给陆夫人过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