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3(2 / 2)
“果真如此?!”天熙帝难掩激动,“仙人之教诲,朕牢记于心。”
询仙之礼已过,帝王下驾,由左右内侍抬轿入山。
唐鸣领的禁军,以及拱卫都城的几支军队,在山下守着。蓬莱真人、礼部尚书、太傅等人陪同天熙帝入山,本该由韩虚谷为皇帝介绍各处行宫的宫殿名称,然而韩虚谷病重不得前来,他的儿子又沾染了病气,也不得上山。于是便只能由刺史讲解。
易容成刺史身后的小吏的凌当归便这样混了进去。
周老丈提前就将仙雾山行宫的各处建筑设计所蕴含的深意背得烂熟于心,又刻意训练过,无人起疑。
精心挑选的两列禁军在后跟随保护。
凌当归听着周老丈婉婉道来的介绍,从山下直至山上,见识过一座又一座的琼楼玉宇般的宫殿、亭台,也见着悬崖上的幽兰,石壁间倾落的瀑布。
一砖一木,一石一花,都确实是令人震撼不已的神仙之境。
可再细细看,分明又都是沾着血的。
“陛下,这是九仙峰。”周老丈道。
抵达仙雾山最高峰,天熙帝下了轿。
他今日未着龙袍,而是穿着素净的白色道袍。疏落的头发取出几缕只简单盘了髻,其余散落在后。高山上的风四面八方、无遮无拦地吹来,发丝飞舞、衣袂飘飘,加之天熙帝身形偏瘦,微微仰头,上位者的气势不俗。
周老丈道:“相传一百多年前,先后有九个人归隐山林,居与仙雾山,寻仙问道,最终九个人都得道成仙。据传在他们成仙后的第二日,干旱多时的雁州城便降下了甘霖,春苗及时得种,这才避免了饥荒之患。后人为了纪念这九位仙人,便在仙雾山的最高峰立碑刻字,又将此处改名为九仙峰。”
山峰上,九面石碑,已无仙人之迹,年代也无从可考。
是真是假,无人可知。
凌当归早在半月前就登过仙雾山,也爬过九仙峰。
这些传说,他是不信的。
天熙帝却深信不疑,闭目感风,徐徐吐出一口气:“此乃仙人送来的风,真是心旷神怡。朕欲封仙人为侯,只怕凡俗头衔惹得仙人不快。”
蓬莱真人道:“陛下所言极是,只要陛下心中有仙人即可。”
天熙帝莞尔,站立最高处,听着泉水叮咚与风吹林石的声音。
静谧、飘然,空灵。
而他不知,此时山下,已是另一番情景。
“刺拉”一声,祁王割断了禁军统领的脖子。
浓红的血溅在山脚下的六角凉亭上。
那亭子横了块木质牌匾,名曰“侍仙亭”。
唐鸣看着昔日上司被斩断头颅,刹那间一阵痛快。唐鸣听候调遣,将山脚下的禁军全都换成了自己人,若愿投降便仍是自己人,若不愿便杀之。
邵覃、丁不弃、唐鸣、周林等各领兵马,与禁军、织蝉司等陷入混战中。
乱哄哄的山脚下,很快尸横遍野,血迹染红了流经雁州城的小溪。
不知过了多久,祁王提着一把剑,从尸山中出来。
他洗掉脸上的血迹,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内穿甲胄,带着训练精良的心腹将士,与邵覃,上了山。
山下,由唐鸣与周林发号施令,稳住降军与友军。
穿着戎装的百姓们仰头看着这位独有仙姿的山,与山上鳞次栉比、雕栏玉砌的楼宇宫殿。他们再熟悉不过这恢弘壮丽的行宫了,到处都是他们扛着大料上山的痕迹,到处都是他们死去家人的血迹。
……
祁王循着路线,一路登临九仙峰。
蓬莱真人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