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3章 解析度测试(2 / 2)
贵宾休息区内,几位国内信息产业头部企业的代表正围坐在一起,低声交谈。
轻松的氛围下,涌动的是对未来格局的深切关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5G标准R12丶R13的讨论白热化,我们几家在3GPP的话语权是提升了,但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标准落地,终端丶基站丶核心网设备的规模部署才是硬仗。」
海森半导体的副总裁何鑫推了推眼镜,语气沉稳中带着紧迫。
「没错,」一位来自电信的高管接口道,「移动网际网路的发展势头根本刹不住,用户对带宽丶时延的要求是永无止境的。这直接引爆了对高性能丶低功耗丶高集成度晶片的饥渴需求。」
另外一人也表示赞同:
「未来几年,消费级晶片的出货量和产值,甚至有可能会超越工控领域,成为绝对主力……」
「……」
国内绝大多数消费电子领域的企业并没有标准制订权,也出席不了本次会议。
少数出席了的,这功夫也不在这个半导体领域的圈子里。
因此提到消费端的情况之后,气氛反而有些冷场。
最后还是何鑫接过了话茬:
「设计方面,我们有信心对标国际最前沿。但流片……很可能会遇到瓶颈。」他叹了口气,「我们跟几个主要供应商都接触过,但三星肯定优先供给自家,TSMC也有传统客户,都很直接地表示不太可能挤出太多产能。」
随后,又转向华芯国际技术总监吴明翰院士:「吴院士,现在的情况……华芯很可能成为胜负手。」
而吴明翰的表情也有几分无奈:
「我们目前的生产主力,一个是国产的SMEE ArF-1500,再一个就是ASML的NXT:1950i……但ArF1500受限于光源和物镜,目前还很难用于112.5nm以下的先进位程。」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更加低沉:
「至于NXT:1950i,主要是数量很少,而且交货周期也不太稳定……」
有人插进话来:
「1950i……我印象里是08年左右的型号了吧?」
吴明翰点头:
「这个序列里更新的型号是NXT:2000,当然还有最近几年才出的极紫外产品线,主要是NXE:3300B……都在采购谈判过程中,就是情况……老实说,不太乐观。」
听到最后四个字,众人全都内心一沉。
何鑫的语气严肃起来:「ASML不愿意出售?」
吴明翰摇了摇头,紧接着又点了点头:「荷兰人没明说,但基本就是这个意思……」
「NXT:2000i的谈判还在拉锯,价格丶交货期丶附加条件……对方咬得很死。至于3300B……」他露出苦笑,「别说谈价格了,我们的谈判团队连设备实物都还没被允许『亲眼』看到过……」
能坐在这个地方的人,哪怕是全是搞技术的,也都有最基本的敏感性。
一股寒意悄然爬上脊背。
过去十几年里,尽管理论上的制裁仍然存在,但得益于和欧盟之间的关系,华夏基本可以采购到ASML最新,或者次新级别的产品。
现在ASML的态度发生180°转向,恐怕不会是,至少不只是荷兰人自己的意思。
何鑫张了张嘴,刚想再追问华芯国际在多重曝光技术上突破40nm甚至28nm制程的具体进展和良率情况,却忽然听到旁边传来一阵轻微却明显的骚动和惊讶的低语声。
他抬起头,循着众人的目光望向会场入口处。
只见门口站着一位身穿合体深色西装的男子,正背对着他们,看不清面孔。
但在那人对面站着的,却是今天的大会组织者,工建委主任栾文杰!
能让栾主任如此熟络丶甚至带着几分亲近交谈的人,会是谁?
就在何鑫疑惑之际,门口那位男子似乎结束了谈话,微微侧身。
也因此而露出了侧脸。
「常浩南院士?!」
何鑫脱口而出,声音里充满了意外。
如今国产半导体行业的起步阶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早年间计算技术研究所以及曙光集团的资源倾斜。
这方面走在明面上的,是前曙光集团董事长丶计算所所长李杰院士。
而稍微内部一些的人则会知道,常浩南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何鑫一打眼就认了出来。
但还是有些惊讶。
他低头快速翻看手中的会议议程手册,从头到尾仔细找了一遍。
确实没有看到常浩南的名字。
「吴院士,议程上有常院士吗?」
「没有吧……」吴明翰也仔细回想了一下,然后更加笃定地回答道:「至少我拿到的议程里,没有常院士的报告安排。」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