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7章 天恩颂进击的高丽(1 / 2)

加入书签

第957章 天恩颂——进击的高丽

宴席之后,赵煦与两宫回到紫宸殿的便殿,在这里接受诸宗室丶外戚的私下拜贺。

在这个过程中,赵煦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今年畏罪自杀的前驸马都尉张敦礼之子张秉渊,一直跟在镇安军观察留后王师约身边。

另外,寡居的寿康公主,似乎也已经走出了丧夫的哀伤。

在殿上与人开始有说有笑了。

而且,赵煦看得出来,王师约与寿康公主,似乎有些暧昧?

「有趣!」赵煦在心中默默评价着。

向太后貌似也看出来了,所以,在私下里接见寿康公主的时候,拉着寿康公主,在内寝里说了好久的悄悄话。

等到礼部的官员,过来请赵煦与两宫重新御殿的时候。

向太后悄悄的对赵煦说了一句话:「六哥觉得,寿康公主和王观察如何?」

赵煦低声答道:「儿以为都挺好的!」

向太后点头,意味深长的说道:「吾也觉得挺好的!」

……

回到紫宸殿。

兴龙节庆贺活动继续。

从下午开始,就进入了列国朝贺的流程。

排第一的,自然是大宋的挚爱手足,有着盟约论叙的大辽皇帝贺大宋皇帝兴龙节使团。

可能是因为,赵煦很给耶律洪基面子。

也可能是因为,辽国目前有求于大宋。

当然,更多的可能是耶律洪基大抵真的把赵煦当成了女婿看待。

所以,这一次的辽人,送来的国礼,异常的丰厚。

光是金饰,就足有十六件,另有银饰数十件,皆是做工精良,用料十足,且很有艺术内涵的宝物(辽国金银器技术非常高超,出土的辽国官造金银器,造型华美,做工精美,每一件都是艺术上的瑰宝)。

此外还有海虎皮丶貂皮丶林参丶珍珠等辽地特产。

所有国礼加起来,装了足足十三个箱子。

由二十六名契丹武士,抬到殿上。

作为正使的耶律永昌,则领着使团上下,来到殿上,先以拜手礼朝觐,然后又将耶律洪基的亲笔国书,呈在手上,恭献于殿上,道:「我主大辽皇帝陛下,命外臣等,恭贺大宋皇帝陛下兴龙节令!」

「与大辽皇帝陛下同庆!」赵煦说道:「请贵使回国后,待朕转达谢意,待得明年正旦,朕自当遣使回谢!」

「唯!」耶律永昌率着辽国使团上下,再拜顿首。

宋辽如此亲密,叫在殿外排队等候入觐的列国使者,都是面面相觑。

西夏使团上下,更是惊惧不已!

盖因,对党项人来说,他们的立国根基之一,就是在宋辽之间蛇鼠两端。

用辽人恫吓宋庭,又借宋人来和辽庭要好处。

但,现在宋辽关系如此亲密。

等于西夏的立国基础已经动摇。

若宋辽之间,达成了瓜分西夏的条约,宋军自南面而来,辽军从北面和西面夹击。

什麽八百里横山天险,什麽河套沃野之地,瞬间就要不为党项所有。

搞不好,连回地泽斤放牧都不可能。

于是战战兢兢,冷汗直冒。

其他列国使者,也都是震惊万分。

只有高丽使臣李资义,昂首挺胸,趾高气昂,面对着列国使者,一副志得意满的模样。

不知道的人,恐怕还会以为高丽在战场上击败了辽军,已经收复了平壤。

但事实却是——前不久,李资义得到国中消息,他的君主,高丽国王王丽已完全答应了宋辽两国的条件。

并已将第一批岁币,白银十万两送抵了辽军军营。

剩馀岁币,高丽将在明年三月之前完成交割。

此奇耻大辱!

换其他国家,可能就会咬牙切齿,然后卧薪尝胆,矢志复仇,哪怕做不到也要装装样子。

可是,高丽自新罗以来,就已经养成了事大主义的习惯。

如今,被辽人一巴掌扇在地上后。

高丽人忽然想起了,当年新罗抱大唐大腿的故事。

高丽国主王运,更是命宫人在宫中织锦为诗。

这就是要效仿当年新罗真德女王,献诗唐高宗的故智了。

而第一个享受到这个待遇的,就是中原的大宋天子。

自然的,李资义的趾高气昂与志得意满就可以理解了。

因为,在高丽人心里,输给辽人,非常正常。

本来就打不赢!

可是,最后的结果,保全了高丽的宗庙与国家啊!

这就是赢!

而且,这个和约有着大宋背书,又得到了大辽的答允。

这是什麽?

宋辽两国同时伺候我一个人!

从此以后,我高丽就是大宋丶大辽的保护国了。

整个天下,除了我高丽外,还有谁有这个待遇?

交趾有吗?大理有吗?日本有吗?

都没有!

所以我是谁?

宋辽之臣妾啊!

海东小中华,名副其实!

在高丽士人的眼中,假如宋辽是嫡子,那麽这一战后,高丽就属于诸夏的庶孽了。

自然,李资义在列国使臣面前,可以昂首挺胸,趾高气昂。

因为道理很明白了——我虽是宋辽之臣妾。

但你们呢?

怕是连进中国的家门都没有资格吧!

只能算是戎狄胡虏!

这种心理,或许很变态。

却是高丽人以及之前的新罗,后来的朝鲜,乃至于现代的南韩一以贯之的。

属于半岛特殊的政治地缘环境下,所自然萌发出来的。

如今只是在战争的压力和培育下,被催生出来,或者说被唤醒了而已。

这种心理算是半岛面对强权的压力时,所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

这也是战后的高丽,唯一能选择的路。

所以,当李资义带着高丽使团,在耶律永昌之后登场时。

他就毫无使臣矜持的,当着满殿大宋文武,以及在旁观礼的辽国使团上下,扑通一声,就跪到了地上,以奴婢一样的姿态,顿首拜道:「臣,高丽礼部尚书资义,奉我王之命,拜贺大宋大皇帝陛下圣节,恭以陛下兴龙节令,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

说着,便有着高丽使团的成员,捧着一匹用上等的蚕丝所织成的织锦,来到殿上,跪献于前。

李资义接着拜道:「此我高丽王太后率王后丶诸郡主丶宗室命妇,感怀大宋大皇帝陛下恩典,亲手所织之织锦,恭献大皇帝陛下,以庆陛下兴龙节令,以谢大皇帝陛下如海之恩,如天之德!」

说的是非常好听。

殿上的大宋文武,宗室勋贵们,更是飘飘然。

多少年了!

大宋何曾有过这等恭顺的使臣上殿,这般恭顺的说话?

就连两宫也是欢欣不已。

毕竟,大宋朝虽没有遇到过这样恭顺的外藩使臣。

可大唐有过啊!

对做梦都想恢复汉唐的大宋来说,高丽人的恭顺与乖巧,简直就是梦中才有的事情。

哪怕赵煦,也是多少有些飘飘然。

没办法!

被人拍马屁,确实是很舒服的事情。

人性也是喜欢被人奉承丶赞美和膜拜的。

作为人类,没有人可以避免。

即使是在现代,那些有着大堆的智囊辅佐,号称可以理性的做出决策的超级大国。

不也经常被一个小国,用几句漂亮话,薅走了数十亿计的援助吗?

百亿补贴勋多多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当高丽人所献的织锦,被童贯恭敬的呈到赵煦面前的时候。

赵煦被高丽人的恭(奴颜)顺(婢膝)震惊了。

因为,在织锦上,赫然是用着隶书的形式,织着一首肉麻至今的赞颂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