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册封大理(2 / 2)
高家也能有高僧!
高泰升如何不喜?
对于大宋也就更加亲近了。
于是高泰升顺势提出了,乞购大宋甲械的要求。
对此,赵煦依然是欣然允诺,一口气就答应了,高泰升求购神臂弓五百副,皮甲一千副,其他弓弩一千副的要求。
而且价格非常低廉,几乎就是成本价供给!
此外,赵煦还同意,以后大理国每年都可以从大宋直接购买相应数量的甲械,而无须朝廷批准。
这就是拱火了。
让大理兵锋向缅甸丶寮国或者别的什麽地方打过去。
无所谓大理人打谁,也不管他们能打到那里去?
只要打过去,有些进展就行了。
这就是赵煦在现代留学后,所形成的与他上上辈子,最大的不同了。
在现在的赵煦眼中,大理也好,大辽也罢。
都是中国!
都是诸夏!
尽管,他们现在都不是大宋王朝的一部分。
甚至可能是大宋的敌人!
可这有什麽关系?
再怎麽样百年后,两百年后,终将归于一统!
这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性。
自董仲舒以来的这千年,一直如此,千年后也是如此!
区别不过是谁统一谁而已。
所以,辽国开疆拓土就是大宋开疆拓土,大理开疆拓土同样是大宋开疆拓土。
高泰升得了这样的条件,喜的连连叩首,直呼天子圣明,大理愿永为大宋臣妾,子子孙孙,代代朝贡。
赵煦于是顺势下诏,册封大理国国王段正明为紫金光禄大夫丶检校司空丶云南节度使丶上柱国丶大理国国王,并赐给金印,正式接纳大理进入大宋宗藩体系,允许其三年一朝汴京。
接着,赵煦再次下诏,册封大理国布燮(宰相)高升泰为检校太尉丶开府仪同三司丶云南观察使丶持节都督云南诸军事丶上护军丶御赐银鱼袋,并封为云南候,食邑三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两百户。
同时追赠高升泰的父祖三代,皆为太尉丶云南观察使丶持节都督云南诸军事。
这对高泰升而言,简直就是天降的福音!
无他!
自大宋立国,太祖玉斧劈开大渡河之后,偏居西南的大理和大宋之间的关系,就和唐时颠倒了过来——大宋不再承认和接纳大理是自己的藩国了!
对新生的大理而言,这是天塌了!
无他,在中古的东亚,被开除出中国的宗藩体系,约等于被开除出人籍。
所以,大理国上下心急如焚,时不时就要遣使入贡,携带大量财货和珍宝,请求重新加入中国的宗藩体系。
譬如仁庙宝元元年,大理遣使入朝,乞册封。
大宋朝廷对此的答覆是——现在『燕土未平丶河流屡决』,又有『多稼之阳,毁于水潦』。
实在不是册封贵国,接纳贵国的时机啊。
请贵国等到我朝『治平之时』,再来求封吧。
等到熙宁九年,高氏彻底掌握大理国的权力,权臣高升泰,于是再次遣使入贡,并以『金装碧王于山丶毡厨丶刀剑丶犀皮甲鞍辔』等,企图贿赂有司,重新回到诸夏文明圈。
但,大宋方面依旧是十动然拒。
即使是上次,高泰明入朝,大理国也没有得到大宋的正式册封。
本来,高泰升都没有得到册封的预期,只是顺口说了一句『愿乞世世代代,永为臣妾,子子孙孙,入贡不绝』。
谁知道,就是这麽一句话,大宋就改变了态度,直接下诏册封了。
幸福来的实在太忽然,以至于高泰升陛辞之后,带着朝廷所赐给的金印丶官印和诏书,踏上回国的旅程的时候,整个人还是恍恍惚惚,宛如做梦一般。
百多年来,大理国一直渴望的,重新加入中国宗藩体系,成为文明国家的努力,就这麽成了?
这定是佛陀显灵,菩萨保佑的缘故吧?!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