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85章 方言演讲医行南疆,领导的小要求((2 / 2)

加入书签

中午十二点,京西宾馆最大的宴会厅。

西北角位置,方言他们落座。

方言这时候才第一次和总后勤的领导认识。

这位坐在他们一桌的,是和他们直接对接的总后勤的卫生部部长——秦开远秦部长。

他五十多岁,国字脸,左边眉骨有一道疤痕,脸上法令纹很深。

这个人指节关节粗大,方言感觉应该是个练家子。

在谢老介绍下认识后。

他就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夫,今天上午的演讲真好啊!」

「你在台上说『三分钟速记口诀』时,我旁边的作战参谋直接把笔记本拍在桌上他们去年在南边山里,三个兵因为记不住药方剂量差点出事。」

方言刚要开口,谢老先笑了:

「秦部长这是给你们提需求呢。战士们要的不是药典,是能刻在脑子里的救命符。」

秦开远给方言倒了一杯茶说道:

「《南洋本草通诠》我连夜翻了半本,都挺好。但我提个意见……」

「您说!」方言说道。

秦开远说道:

「能不能给侦察兵搞个巴掌大的塑封版?揣在迷彩服口袋里不怕雨林潮气。战士反应手册总被雨水泡烂。」

方言一怔。

「小型化的书,我们已经在让出版社印刷了,但是塑料膜还需要联系下京城的塑料一厂。」

从核心材料来看,聚氯乙烯(PVC)薄膜在1978年已属常见工业产品。

方言他们的几个工厂就有这些要求,合作方塑料厂应该可以提供对应的生产要求。

在加工工艺上,手动塑封设备也就是热合机在70年代的印刷厂丶包装厂并不罕见,虽无现代自动化生产线,但通过人工操作,将薄膜与纸张热合密封完全可行。

不过受限于设备功率,批量生产时可能存在边缘密封不均的问题,需要技术工人逐件检查。

这是「手工业辅助工业化」的生产模式。

如果要提高效率,还得从国外进口才行。

这时候方言感觉到了工业体系的重要性具象化了。

方言往前倾了倾身,说道:

「待会儿吃完饭我就联系一下出版社和塑料厂。」

「不过塑料厂要是赶不及,可以先用桐油浸过的牛皮纸应急!我看南洋书籍里面记载,以前包盐巴都用这法子,防湿效果差些,但三天内肯定坏不了。」

秦开远想了想说道:

「那双管齐下!塑封版供侦察兵,牛皮纸版先给大部队配发,正好让医疗队在前线试试两种材质的耐用度,下个月就能出对比报告。」

方言点了点头,说道:

「那听您的。」

「好!感谢!」秦开远笑着对着方言举起杯子。

方言赶忙双手端起自己的茶杯和他以茶代酒碰了一个。

喝了之后。

接着方言说道:

「医生专业版里加了战地缝合图解,还请了部队卫生员一起审校,确保术语和你们的急救手册能对应上。」

秦开远说道:

「好!我记下来了,吃完饭我也去交代一下。」

邓铁涛这时候在旁补充:「医疗队的名单里,特意挑了三个会说粤语丶闽南语还有越南当地语言的同志,跟当地人好沟通。」

秦开远点了点头,对着邓铁涛说道:

「还是你想的周到。」

他说道:

「下午表彰环节,给你们团队的奖状上,我加了句『战地良方,功在后勤』。」

「别嫌字少,这是我们能给的最高评价。」

「那不能!」方言说道。

就在这时候,宴会厅前方的麦克风突然传来轻响,打断了桌间的交谈。

主持会议的总后勤部政委清了清嗓子,他抬手示意全场安静,声音透过扩音器带着金属质感:

「同志们,开席前说几句!」

众人纷纷鼓掌!

方言他们也同样鼓掌。

总后勤部政委的目光扫过全场,落在方言那桌时稍作停顿,随即提高了声音:

「上午的会开得扎实,中医同志们拿出的手册,让前线战士多了层保障,这是实打实的贡献。」

「但咱们后勤战线,从来都是拧成一股绳……军械部连夜赶制的防水急救包,军需处新调配的防刺胶鞋,还有卫生队同志熬了三个通宵的防疟汤药,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让战士们少流血丶打胜仗。」

他顿了顿,对着众人说道:

「中医的智慧要发扬,其他领域的创新也不能落。」

接着他又讲了一些关于南边的事儿,基本上已经把后面的安排讲的比较明确了,现场不少人的表情都严肃起来。

果然今天这场会所有环节都不是乱凑的,能够让中医讲半个小时,这就是道理。

看到氛围有些紧张起来,领导停止了说话,顿了顿,笑着说道:「菜要凉了,不多说。」

「记住,不管是中医的草药,还是工厂的机器,能让部队打胜仗的,都是好本事!行了,大家甩开了吃,开席!」

现场再次鼓起掌来。

这时候邓铁涛忍不住对着谢老他们问道:

「大概什麽时候会有动作?」

谢老没有回答把目光看向了秦开远。

秦部长说道:

「最终还是看那边的动作,现在火候还不到,不过我们后勤是已经接到准备通知了。」

「反正该我们做的现在就开始做,一切按照计划来就行了。」

「其他的上级没说,我也不能瞎讲……」

说罢,他对着众人招呼:

「来吧,大家吃饭!下午还要开会呢!」

接下来大家开吃。

除了方言,在场其他人都在猜测时间,只有他显得比较淡定,该吃吃该喝喝,这倒是让秦开远有些刮目相看。

想到今天这几个项目都是方言牵头的,他有些好奇的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同志,你当初是怎麽想到做这些事儿的?」

方言一脸坦然的说道:

「新闻啊!还有我们学校里也有不少那边的留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也不消停,我们学校开除了不少,当时我就想着可能要出问题,所以在广州的时候,我就去找了邓教授他们。」

「当时也是邓教授给我面子,要不然我这想法也落不了地。」

说到这里,方言都还没忘了表扬一下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众人。

「说起来,当时小方的名声早就传到我们学校了……全国高考满分状元,京城最年轻的名医,连美国西医都叫他『斯普特尼克危机』。他来之前,我就听徒弟说,跟他在飞机上还救了个人呢。」

「那时候我就对这年轻人好奇得紧,见了面一聊,更觉得这是能领着中医往前跑的主儿。他开口让咱们帮忙,那能不帮吗?更何况是给南边部队做防治手册,那更是没二话!」

方言赶紧冲邓教授拱手:

「哎哟邓老,您这可太抬举我了!我哪担得起这麽些名头啊。」

旁边谢老哈哈笑起来:

「我就说邓教授眼光毒,当初我也瞧着小方是个能耐人!」

方言没料到谢老爷子也来凑趣,连忙又拱了拱手:

「您老就别跟着夸了,再夸我可要找地缝钻了。」

秦开远也跟着笑:「小方大夫能得这麽多人待见,那肯定不是瞎吹的!」

PS:月票又多了300,所以再欠大家6000。

目前欠大家24000字。

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