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4章 研究生班开学,分班大佬云集竞选班(2 / 2)
方言挥手回应,那是自己研究所的人。
他也就今天过来吃个饭,后面还是得开车回去吃,毕竟隔得近啊!老婆又快生了,谁知道吃完午饭过后还会不会烧心。
今天也算是难得来一次食堂。
新来的学生本来还在叽叽喳喳的说着,结果一进食堂没走两步,就安静下来,因为进来后,他们就闻到一股混合着米饭香丶肉香和蔬菜清香的热气。
光是这味道就知道今天的菜品水平不一般了。
研究院的食堂是红砖砌的大平房,屋顶挂着几盏白炽灯泡。
靠墙摆着四排木质长桌,桌腿上还沾着点没擦乾净的饭粒,长条板凳被磨得油光鋥亮,一看就是常年使用的样子。
窗口前已经排了几队研究院的职工,队伍最前面的窗口上方,挂着块用粉笔写的「今日食谱」木牌。
主食:大米饭丶白面馒头丶玉米窝头;荤菜:葱烧带鱼丶芹菜炒肉丝丶番茄炒蛋;素菜:炒青菜丶凉拌黄瓜丶酸辣土豆丝;汤品:紫菜蛋花汤。
「居然有带鱼!」队伍里有人低呼了一声。
1978年的物资供应虽比前些年宽松,但带鱼这类海产在北方仍不算常见,寻常家庭也就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回。
负责打饭的是个穿白褂子的中年师傅,胸前的围裙洗得有些发白,手里的大铁勺却抡得麻利,一点都不抖。
轮到研究生打饭时,他笑着问:「小伙子,要米饭还是馒头?荤菜选哪个?」
前面的学生有些不好意思的指着葱烧带鱼说:
「师傅,我要这个!再来勺芹菜肉丝!」
师傅爽快地应着,铁勺伸进铝制大盆里,捞起两块裹着葱香的带鱼,鱼块不算大,但裹了层薄面糊炸过,外皮金黄酥脆,还挂着浓稠的酱汁,看着就入味。旁边的芹菜炒肉丝里,肉丝不算多,但切得均匀,和翠绿的芹菜段混在一起,油星子裹在上面,香气直往鼻子里钻。
轮到方言时,他直接全选,众人一愣发现还能这麽吃?
最后师傅又给他舀了一勺紫菜蛋花汤,汤里飘着细碎的紫菜和蛋花,还撒了点葱花。
找座位坐下时,班上的新同学已经端着餐盘凑了过来,其中一个叫肖德馨的指着自己碗里的葱烧带鱼说:
「方哥你看,这带鱼多新鲜!比我在家过年吃的还实在。」
旁边的女同学马晓燕咬了口馒头,满足地说:
「我们老家平时都吃玉米窝头,这白面馒头只有走亲戚才吃得上,没想到在食堂天天能吃到。」
周围的研究生们也都吃得热闹,有人埋头扒着米饭,就着番茄炒蛋吃得香甜;有人用馒头夹着芹菜肉丝,大口大口地嚼;还有人把带鱼的刺仔细挑出来,然后仔细品尝鱼肉。
食堂里满是碗筷碰撞的叮当声和偶尔的说笑声,气氛格外热闹。
方言咬了口番茄炒蛋,鸡蛋的香混着番茄的酸甜,口感绵密;再吃口凉拌黄瓜,清爽的味道刚好中和了蛋的油腻,素菜做的还行,就知道水平应该不错。
他抬头看向窗口,只见师傅们正不停地往大盆里添菜,米饭和馒头也一笼笼地从后厨端出来,蒸汽顺着笼屉缝往上冒。
旁边桌的研究院职工一边吃饭一边聊:
「还是沾了方主任秘方研究所的光,自从他们赚了外汇,食堂的伙食就没差过,以前荤菜一周也就两回,现在天天都有!」另一个人接话:「可不是嘛!上次他们跟日本谈成合作,食堂还加了顿炸丸子呢!」
众人听了,纷纷看向方言。
这一顿午餐,在1978年已经算得上「高配」,白面馒头管够,荤菜每天不重样,还有清爽的素菜和汤品,简直比他们以前单位好多了。
「方主任!」这时候有人喊方言。
方言转过头一看,发现是曾路泉贺普仁。
他问道:
「老曾,老贺,你们是吃完了?还是没吃?」
「还没吃呢。」两人说道。
方言原来班上的学生可都是认识他们两个人的,当即就有人要去给他们打饭,两人也拗不过,在方言旁边的座位坐了下来。
然后和方言聊起天来。
主要聊天内容都是方言他们今天分班的情况。
听到方言说着分班后,贺普仁说道:
「分在王玉川教授的班上啊?」
「那可有太好了,正好你们两个熟悉。」
其他同学都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对话中他们了解到方言和王玉川两人合作了好多次,整理古籍,写教材,商业谈判……
当然了,班上的四个副班主任,其中有两个还是当了方言原来班主任的。
也可以说就没有方言不熟悉的老师。
大家感觉现在有见识到方言另外一面了。
说起来也是很怪异,到了研究所食堂,大家对他们学生的称呼都是同学,只有对方言的称呼是方主任。
哦对了,还有对孟济民也是叫孟副主任。
原来还有高手!
等到其他人把饭给曾路泉还有贺普仁打来的时候,方言已经吃好了。
他也没留在这里和他们闲聊,直接告辞。
知道大家都在听他们的对话,有些事儿是不太好说给同学听的,特别是一些商业计划,虽然曾路泉他们心里也有数,没有说这些,但是方言自己也会注意。
吃完饭过后,方言回到学校里,研究生班学校的大门口教学楼左边楼房四层,这里是固定的教学地点,以后不会做变动。
当天下午班主任王玉川就来到教室里,开始选拔班上的班干部,同时也让大家互相认识。
和原来的精英班只有二十多个人不一样,他们研究生一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个人,除了方言,孟济民,宋建中,杨景翔,成宝贵,还有楚乔南也在他们班。
其他都不是京城本地的学生。
其中上次广州的六人里有四个人都在方言他们班上。
黄耀燊教授的徒弟,许建强和周辉文。
赵思兢教授的徒弟,李卉。
司徒铃教授的侄女和徒弟,林雪玲。
还有陶广正也同样在方言他们班上。
至于其他的五十个人,就和方言他们没那麽熟悉了。
不过这些人的大名,也是在方言脑子里响当当的存在。
每个人上台自己我介绍自己,大家基本上都是有师承的,原来就已经在自己行业里算是小有名气了,到了这里来都是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
一些来自同样地方的人,大家互相都认识好多年了,谁更厉害,谁擅长什麽,心里都门清。
不过因为学校特意打散了,所以抱团的这种情况基本是抱不起来的,你就几个人没办法抱团,除非是成十几二十个人的规模,就像是之前越南留学生一样。
所以竞选班干部的时候,就需要哪些喜欢展示自己的学生,勇敢的站出来,然后对着众人用语言展示自己。
让大家知道,当上班干部过后,能够给班上的人做什麽。
王玉川教授站在讲台前,清了清嗓子:「咱们班六十位同学,来自天南海北,各有专长。班干部选出来,不是为了当官,而是要为大家服务——帮着协调学习任务丶对接老师需求丶解决生活难题。现在,想竞选的同学,都可以上台说说自己的想法。」
话音刚落,教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即就有人举起了手。
第一个站起来的是许建强,他是黄耀燊教授的徒弟,在广州中医界小有名气,走上讲台时脚步沉稳:
「我想竞选班长。我在原单位做过五年科室组长,协调能力还算扎实。要是当选,我保证第一时间把王教授和各位副班主任的要求传达到位,帮大家整理学习资料;生活上要是有人遇到困难,比如租房丶办粮票,我也能搭把手——我在京城有几个熟人,多少能帮上忙。」
说完他还看了一眼方言。
方言一愣敢情熟人是自己?
他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零星的掌声。
紧接着,陶广正也站了起来:
「我竞选学习委员。我在XJ当过院长,研究《黄帝内经》快十年了,对经典条文比较熟悉,要是当选,我可以帮大家梳理重点丶整理笔记,还能组织每周一次的学习讨论会,让大家互相交流心得。」
陶广正不愧是当过院长的人,说话条理清晰,一看就是做学问的踏实人,不少同学都点了点头。
接着其他人也开始陆陆续续的上台,别说还真有些本来已经当到医院科室主任,或者是某个学校老师的同学,竞争一下就激烈起来。
方言也对着同学们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这都是人才啊!
就算是不学习,拿出来也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存在,果然研究生班是全国的精英一点都没错。
宋建中原本没打算竞选,但看到没人提生活委员,方言又给他使了个眼色,让他也竞选一下,于是便站起身说道:「我竞选生活委员。我在京城待的时间久,对周边的菜市场丶供销社都熟,谁要是想买东西丶修自行车,或者家里人来京需要帮忙找住处,都可以找我。另外,咱们班的清扫卫生这些杂事,我也能安排得妥妥当当。」他性格爽朗,说话接地气,惹得不少同学笑了起来,掌声也比之前更热烈。
接下来,林雪玲竞选了文艺委员,说要组织大家周末一起练书法丶学针灸,丰富课馀生活;李卉则竞选了宣传委员,提出要办一份班级小报,刊登大家的学习心得和经典注评片段。
竞选的同学一个接一个上台,每个人都坦诚地说着自己的优势和服务计划,没有虚话套话,全是实实在在的承诺。
等到说完后,开始陆陆续续的投票。
很快结果就出来了。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