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9章 宋辽燕京和约(1 / 2)

加入书签

第199章 宋辽燕京和约

耶律延禧君臣很怕赵俣说话不算数,等他们交付完岁币和利息,不肯议和。

万幸!

辽国前脚刚交付完最后一笔岁币,后脚赵俣就信守承诺地派韩忠彦丶赵良嗣丶吕颐浩丶李处温为赵宋王朝的议和代表去与辽国谈两国议和一事。

辽国方面得知赵宋王朝方面愿意议和,也赶紧派耶律淳丶萧常哥丶萧奉先丶左企弓代表辽国谈议和一事。

在燕京城内的驿馆中。

韩忠彦代表赵俣简要阐述了赵宋王朝的主张,他说:「燕云一带本我汉地,五代时被贵朝占领。今我朝欲收回,不知贵朝意下如何?」

对此,辽国方面显然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前来谈议和的耶律淳据理力争道:「古北丶松亭本奚家族帐,何来汉地一说?」

左企弓这个狗腿子也说:「古北丶居庸本奚地,燕云之地五代前便早已居住诸多契丹丶奚族部落,所谓旧汉地,早已为胡汉杂居之所,我祖上自唐朝时起便住在燕京,可证明燕云一带本汉地一说纯属子虚乌有,实误传也。」

萧常哥也说:「后晋天福元年,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我大辽求援。我大辽出兵助其建立后晋,我大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送给我大辽,此地乃我大辽合理所得,自那以后,燕云十六州便为我大辽疆土,历经数代,百姓已安居乐业,文化已交融共生,早已不可分割,今贵朝再提此乃汉人故地,实为无视历史变迁,民心所向,枉为大国。」

李处温不紧不慢地说:「汉唐时,燕云十六州乃我汉家故地,此无可争议也。安史之乱爆发前,方有大量北方游牧族群人口不断迁入中原,大唐朝廷将此归化人口安置于幽丶蓟丶云丶朔等边州,方有你古北丶松亭本奚家族帐一说,若尔等始终为我中国汉家王朝归化之臣,自可居此,然你契丹非但不安分守己,反于石晋之乱时,趁火打劫,巧取豪夺,反客为主强行割占我汉家疆土,致使中原门户洞开,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文化瑰宝惨遭荼毒,此等行径,天理难容,人心共愤,岂可再教尔等占据我汉家疆土?」

赵良嗣随后据理力争道:「石敬瑭沙陀人,本沙陀突厥人,又吸收六州胡人丶射脾人丶回纥人等而成,非我汉人。沙陀族于朱邪尽忠丶朱邪执宜带领下内迁,后逐渐崛起,在五代建立后唐丶后晋丶后汉丶北汉,皆非我汉人王朝,安能代表我汉人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你契丹?」

萧奉先说:「我契丹亦是炎帝后裔,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我契丹与汉族有共同文化渊源,你我两家皆为炎黄子孙,又何必为地土之争,伤了和气?」

——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时,希望通过将耶律氏兼称刘氏,来表明契丹族与汉族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也藉此彰显辽国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同时,耶律阿保机对萧何辅佐刘邦成就帝业也很羡慕,就把母亲丶祖母丶曾祖母等母姓一辈赐姓「萧」。

萧奉先的话音未落,便被赵良嗣打断:「文化渊源虽同,然国界不可混淆。历史之河流,虽有分支交汇,终归于大海,却不可因此否认每条河流之独立流向。契丹虽慕汉风,却也自立一国,行其政令,有其疆界。汉家疆土,历经千年,不可因一时之变迁,而忘却其根本。」

吕颐浩接过话头,语气温和却坚定:「我大宋承继汉唐遗风,一直以恢复中原丶一统天下为己任。燕云十六州,自古以来便是中原王朝之屏障,失去此地,中原门户大开,百姓饱受异族侵扰之苦。今我朝欲取回失地,非为一己之私,实为天下苍生计。望贵国能体恤民心,顺应历史潮流,归还燕云,则两国可长久和平共处,共享太平。」

萧常哥说:「燕云十六州之归属,历经数朝更迭,早已非单一民族所能独享。今宋辽两国百姓安居乐业,文化交融共生,岂不正是一番盛世景象?若因一时意气之争,重启战火,使得生灵涂炭,文化毁损,岂非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也违背先贤们所追求和平共处之初衷?」

接下来,两国便为正统丶燕云十六州归属问题争辩个不休。

吵了很久之后,谁也辩不赢对方。

这事其实也辩不出来个结果。要是靠打嘴仗,就能把燕云十六州要回来,赵宋王朝那麽多口才了得的士大夫,不早就把燕云十六州给要回来了?

最后,韩忠彦说:「是非曲直,自有后人评说。今我等坐于此,非为翻旧帐,而是为两国百姓谋福祉求和平。我大宋皇帝陛下心怀慈悲,不愿两国再交战,生灵涂炭,愿以诚意促和,共筑边陲安宁。若贵国归还燕云之地及平滦营三州并管关隘,我大宋愿在贸易丶文化交流等方面给予诸多便利,共创双赢之局。」

萧常哥连考虑都没考虑,就摇头:「此数地亦关乎我大辽国本,失之,我大辽名存实亡,故贵朝之提议,实难从命。」

赵良嗣见状,不无威胁道:「若贵朝坚持己见,不肯退让,只怕战火再起,苦的终是黎民百姓。再者,贵朝亦需知晓,我大宋国力日盛,兵强马壮,若真要一战,贵朝危矣,何不藉此议和之机,各退一步,共谋发展,方为上策。」

如今赵宋王朝已经快灭了西夏,又把他们辽国打得不敢还手,要是真用武力抢燕云十六州,辽国胜算渺茫。想到这里,萧奉先轻咳了一声,试图缓和气氛:「诸位言之有理,和平共处,实乃两国百姓之福。然此事重大,需容我等回去与我家皇帝商议后再做定夺。」

随后,耶律延禧君臣商量了很久,觉得一点都不满足赵宋王朝的割地要求,肯定过不了这关。

最终,耶律延禧君臣决定将山后九州,即新州丶妫州丶儒州丶武州丶云州丶应州丶寰州丶朔州丶蔚州割让给赵宋王朝,换取和平。

不过,这山后九州,辽国也不是白给赵宋王朝的。失去了山后九州这一大块产粮之地,耶律延禧君臣希望赵宋王朝每年能多卖点粮食给辽国,同时在茶丶酒丶丝绸丶瓷器丶金属制品等方面放开对辽国的贸易。

拿到了这样的条件,耶律淳丶萧常哥丶萧奉先申请去雄州见赵俣,想要当面向赵俣奏请。

得知辽国方面有意将山后九州割让给赵宋王朝,韩忠彦连忙派人回去将这个好消息禀报给赵俣,并请示是否让耶律淳等人去雄州面圣?

此次能将山后九州夺回来,已经远超赵俣的预期了,所以,感觉够本了,并且也不愿意将辽国逼得跟赵宋王朝死磕到底的赵俣,允许耶律淳等人来雄州一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