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2章 真空是恩赐也是诅咒(1 / 2)

加入书签

第472章 真空是恩赐也是诅咒

「等待周期性衰退。」

尤里想到了九十年代。

那时的矽谷,确实是战无不胜的神只。

尤里清晰地记得,自己当年在莫斯科的实验室,所有电脑的作业系统都是微软的Windows,处理器是英特尔的晶片,设计软体是来自Autodesk。

时常能在报纸杂志上看到来自矽谷的造富神话。

整个俄国的数字世界,完全被这个由微软丶英特尔丶IBM组成的联盟所攻克和统治。

他们拥有庞大的市场丶惊人的创新速度,俄国压根没有什麽拿得出手的本土企业能够抗衡。

但现在呢?

在软体层面,俄国已经几乎全部完成了国产替代。

2022年之后,俄国被迫在作业系统丶办公软体丶搜寻引擎等领域,重新建立了自己的生态,虽然初期艰难,但现在已经稳固运行。

他们确实可以等待下一个周期的到来。

可想到超级大脑,尤里隐隐有些不安,他提醒道:「可他们有超级大脑的存在。」

扎克笑了笑:「是的,有超级大脑,但现实的墙会让每一个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的天才感到绝望,教授也不例外。

物理规则和数学原理,是如此令人绝望,再厉害的大脑也会在这些宇宙编织的完美法则面前败下阵来。

费马在和友人的信件中随手写下的猜想要等到三百年后才被怀尔斯证明。

这麽说吧,华国人现在确实告诉大家,他们要无限制的开发月球资源,他们确实做出了很多令人惊叹的成就。

但为什麽资本市场没有发生剧烈波动,美股没有崩盘,资本确实在向A股转移,华国的股市表现不错,但最活跃丶资金最拥挤的资本市场仍然是阿美莉卡。

如果真的宇宙时代即将到来,华国是这个行业的领先者,那麽我们看到的世界绝对不会是这个模样。

阿美莉卡绝对不仅仅是颓势已显可以概况,他们已经崩盘,甚至说分裂成两个国家。

,'

没有等尤里回答,扎克就接着说道:「因为本质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华国在月球的开发只会是小打小闹。

它能够带来战术上的改变,能够给华国带来一些领先的技术,给华国带来少许从月球返回的资源,但它不可能大规模无限制利用月球资源。

月球和地球的重要性,不是体积或者重量之比,华国不是找到更小的地球,他们只是在月球上拥有短暂的领先。

摆在现实面前最残酷的就是散热。

现在利用黑体辐射原理,将热量通过大面积丶高辐射率的表面向太空辐射的这套散热机制,太复杂,需要消耗太多资源,不仅仅是地球上的资源,还包括月球上的土地资源。

这导致华国光是在月球上的扩张都是有限的,他们做不到无限扩张。

真的解决这个难题的终极方案,需要实现量子力学的理论突破,实现主动量子隧穿散热。

说的更简单一点,传统的导热遵循傅立叶定律,热量总是从高温流向低温。

他们需要开发一种机制,能定向且非热平衡地将热能从物体内部转移到外部的低温热沉,即使两者之间存在复杂的温度梯度或隔热层,这样的热能转移也能发生。

这需要利用量子相干性来控制声子的运动方向,好吧,我不知道人类在下一个世纪能不能做到。

理论的桎梏,导致华国的星辰大海早晚会遇到这层瓶颈。

这就不是这个世纪能突破的技术。「

尤里倒也不惊讶对方对技术了解掌握这麽多,毕竟是做了三十多年航天类媒体的人,也算是业内人士,动辄和俄国航天局的大佬谈笑风生,懂这麽多太正常了。

扎克停顿片刻后继续说道:「你看过教授的播客节目吗?」

尤里摇了摇头。

扎克说道:「他在节目里说,人类迈向宇宙的难题在于算法和能源。

这没有说错,因为宇宙中没有空气,它是真空,在真空中不存在空气阻力,脱离天体引力后就可以靠初始速度一路往深空飞。

如果配合精准的算法,甚至能够利用星体的引力弹弓前进。

NASA在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一号时至今日仍然在运行,它运行已经快要五十年了,已经飞行了超过250亿公里。

因为理论上,一旦加速完成,我们只需要极少的能量用于姿态控制和科学仪器的运行。

真空为深空探索带来了效率和永恒性。

宇宙中没有空气,这是造物主的恩赐,在太空中航行,问题只有时间。

但同样,宇宙中没有空气,这也是造物主的诅咒,这意味着人类不解决散热问题之前,真空的特性意味着热量传递只剩下辐射这一条低效的路径。

在地球上,我们通过对流和传导高效散热,但在真空里,这些都失效了。

我们追求高密度计算,但每一个电晶体工作都会产生热量。

如果热量不能散去,晶片就会过热降频甚至熔毁。

散热问题,成为了计算密度和算力上限的物理瓶颈。

高效的深空探索需要核能这样的高功率能源。

这些能源系统产生的巨大热量,若无法在真空环境中高效辐射出去,就会反过来限制能源系统的功率输出。

人类不解决散热问题之前,永远都无法利用地球的有限资源撬动宇宙中的无限资源。」

尤里反问道:「那如果华国解决了这个问题呢?」

这回轮到扎克说不可能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不是人能够搞定的。

他们首先需要搞定理论基础,搞出能不遵守傅立叶定律转移热能的量子力学理论机制来。

就算教授真的无所不能,他搞定了理论基础。

然后他们需要研发出能够引导声子流动的拓扑绝缘体材料。

到这里还没有完,下一步是创造能够主动开关或放大热流的纳米器件,实现对热流的精确丶电子般的控制。

最后一步才是工业化,将纳米器件放大,开发出可附着在大型设备表面的量子声子薄膜,实现高效丶定向的热量泵出。

每一步哪怕是教授,最少都是二十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