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0章 狗大户(2 / 2)

加入书签

是的,苏尔电器已经准备上马18寸电视机。

趁着印度国内市场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早点吃下更多的市场才是正理。

这次大采购总计花了两百五十万美元,妥妥的大单。

带工业银行行长拉詹去了趟蓝宝石后,罗恩的3亿卢比已经顺利出境。

瑞士银行只花了三天,就把这笔钱换成了美元,效率高的出奇。

不得不说用离岸帐户来进行海外贸易真的很方便,罗恩想怎麽花就怎麽花。

整个交易过程没任何审核,只要东大那里谈妥,他付钱就能发货。

这个机制相当于绕过了印度政府,规避了所有的监管。

正是因为如此,苏尔电器才能在这麽短的时间内就搞定另外八条生产线。

否则以印度政府的效率,等着吧,半年后能不能拿到手续都还两说。

「探探他们的口风,愿不愿意提前把显现管生产线给我们。」罗恩已经在想电视机彻底本地化的事。

「老板,按照当初的约定。我们得采购他们的显现管两年后,才能再谈生产线的技术转让。」

「按照合同,两年我们要进口多少套显现管?」罗恩手指轻敲桌面。

「20万套,这是最低要求。」

「我们已经买了10万套,剩下的一半现在就给他们发传真,全部拿下。」

「啊?」阿希什惊呆了。

「20万套不是齐了吗?」罗恩摊手。

「这这.」

「跟他们谈,我们想在今年就把显像管生产线落地。」

核心零件的供货,当然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靠谱。

现在罗恩可以依靠和海关的关系,对东大来的船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以后呢,没人说的准。

政治环境这种东西,变幻莫测,尤其是两个邻居。

如果哪天遇到突发问题,那岂不是他的电视机工厂得停工?

这怎麽能行,印钞机生产线绝对不能停!

按照目前的市场表现推算,一个月就能赚一亿卢比的生意,足以让罗恩花大价钱去维护。

把显现管生产线放到苏尔园区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

从东大采购20美元一个,确实便宜。

但如果放到印度国内,规模化后只要12美元就能搞定,合计400卢比左右。

这可以让14寸电视机的利润上升到2000卢比,太多了!

罗恩没道理放过,更何况国产化,还可以省下贸易所用的美元。

「老板,其他邦供货也有压力,我建议在印度多建几家工厂。」销售经理达门德拉开口。

「哪里的需求最多?」罗恩问。

「旁遮普邦丶古吉拉特邦丶西孟加拉邦,还有泰米尔邦最迫切。」

这都是印度有名的几个富庶邦,它们有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民众的识字率也高于平均水平。

这样的地方确实可以考虑建分工厂,苏尔电器趁着电视机这波东风,也应该迈向全国了。

「这件事内部先做一份规划,尽量在明年把分工厂开到几个富庶的邦。」

「我们的园区还在建设,这样扩张压力会不会太大。」有人表示忧虑。

「放心,以苏尔电器的名声,那些邦政府会欢迎我们的。」罗恩笑笑不以为意。

这不是他自吹自擂,因为这次史无前例的营销,苏尔电器真的算是在全印度人面前露了脸。

生产电视机后,他的品牌知名度比以前只卖水空调和电风扇时大得多。

娱乐相对匮乏的年代,电视机人人都爱。

办公室里的会议还在继续,他们主要在讨论接下来园区的车间布局问题。

按照当初的规划,去掉办公楼丶员工社区等地方,整个苏尔园区预计可以建设150条生产线。

黑白电视机占去了十条,彩色电视机刚开始建设,以后两者必然还要再加。

如果再实现配套的显像管等核心零件本土化,预计会有五十条左右的生产线专为电视机产业服务。

水空调和电风扇也要继续扩张,这种电器虽然受季节影响比较明显,但也算是某种刚需产品。

把这些全算进去,苏尔园区预留的工业区差不多就被使用了一半。

剩下的地方怎麽办?当然是继续丰富产品种类。

罗恩的目标还是集中小家电市场,最好便宜点,大多数人能消费的起。

在印度中产阶级没有显着的增加前,低成本的小家电更好卖。

众人讨论的产品五花八门,从搅拌粉碎机丶咖啡机丶微波炉丶烤箱到电饭煲,应有尽有。

还等大家讨论出个所以然,有助理在罗恩耳边悄悄禀报,NEC的小田又来了。

小田现在都快气炸了,他觉得罗恩是在耍他。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