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4章 丹尼尔:老板,请叫我唐森!我很乐(2 / 2)

加入书签

《国民日报》的一名记者率先发问,话筒努力向前递了递。

按理说,丹尼尔在北美地区的半导体行业,技术水平顶多算中等偏上,虽小有名气,但谈不上是什麽重量级人物。

可由于灯塔国安国协会的阻挠,却让他在华国的名声大噪。

毕竟,以往都是科研人员往灯塔国跑,像丹尼尔这样土生土长的灯塔国人,竟然放弃资源丶顶着协会阻挠来华发展的情况,确实少见。

也正因这份稀罕劲,让他的到来被赋予了更多象徵意义。

人才流动不再是单向的「西强东弱」,而是基于技术价值的双向选择。

丹尼尔听到记者的提问,眼神里已没有了在北美时的愤怒和疲惫,轻笑着回答道:「这一路上的阻碍,更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清了科研自由的真正含义,它不该被国界限制,更不该被无端的猜忌绑架。

接下来,我会把事业重心放在华国,若有机会,我也很乐意当一名华国人!」

等他说完,全场哗然!

很显然,丹尼尔的这番话远超所有人的预料。

同一时间。

卢铭岩在走出了接机口,馀光一扫,就看见了一块写着高丽文的指示牌。

可他的脚刚迈出去一步,立马就定住了。

「卢先生,欢迎!」

陈延森淡淡一笑,伸出了右手。

他亲自跑一趟,为的可不是卢铭岩,而是千千万万个「潜在」的海外工程师。

外人见了,只会认为他非常尊重科研人员。

卢铭岩先是愣了一秒,随即丢下行李箱,快步迎了上去,紧紧握住陈延森的手,格外惊讶地反问道:「陈先生,您怎麽来了?」

在他看来,陈延森是全球首富,身家和社会地位比山星李家还要强出一个档次。

这等人物,居然来机场接他一个刚离职的研发人员,这在高丽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

「你可是天工科技存储晶片事业部的中流砥柱,另外,你的『3D堆迭内存异质集成』方案,远比AMD和SK海力士的更为成熟。」

陈延森的精神力如潮水一般,包裹着卢铭岩的大脑。

这一招,他在维尼卡身上实验过。

效果很润!

「陈先生,您您太客气了,这让我受宠若惊。」

卢铭岩的声音有些发颤,握着陈延森的手不自觉地用了些力气,眼眶也微微泛红。

二十年来在山星的压抑丶被忽视的委屈,在这一刻被陈延森的重视彻底冲散。

不知怎的,他在陈延森身上隐约嗅到了父亲的味道,这份感觉让他充满了信任感。

第二天。

陈延森故技重施,把丹尼尔接回了天工科技总部。

他领着丹尼尔和卢铭岩参观了存储晶片事业部的实验室,并逐一介绍了当前的团队。

陈延森出手,自然不会只挖两个人,除了丹尼尔和卢铭岩,还有一名叫赵东升的行业大拿。

这人原先是SK海力士的产品总监,被他用「全链条产品落地支持」的承诺所打动,屁颠屁颠地就回国了。

「丹尼尔,技术上的事你决定,管理上的事赵东升负责。」

陈延森随口吩咐道。

「老板,我改了一个中文名,您以后可以叫我唐森。」

丹尼尔面带微笑地纠正道。

高手啊!这马屁精!绝了!

赵东升嘴巴微张,愣在了原地,他没想到,眼前这个金发碧眼的老外,比自己还懂人情世故。

「行,那我就叫你老唐。」

陈延森点点头,从善如流。

逛了一圈后,几人进了一间会议室内,陈延森示意郭慎一连接投屏,然后开口说道:「传统DRAM的成本核心在于二维阵列的封装丶接口和专用制造工艺,性能瓶颈受困于处理器通信间的延迟和带宽。

所以,我打算放弃1T1C电晶体结构,转而使用2T或3T的增益单元和矽通孔堆迭技术。」

总而言之,要以40纳米和28纳米的工艺制程为基底,实现制造成本的大幅降低。

再利用高速串行接口和带宽优化技术,来克服单元密度和刷新机制的缺陷,从而得到更快的读写速度。

唐森眉头紧皱,在看完这份技术方案后,轻声提醒道:「老板,说服CPU丶GPU厂商去支持一种全新的丶非JEDEC标准的内存接口,这需要巨大的生态推动力。」

言外之意,技术再好,也得上下游的产业链配合才行。

陈延森敲了敲桌面,笑着说道:「老唐,别忘了,天工科技就是华国第一的CPU丶GPU设计厂商,而且还有橙子科技这个终端设备巨头在咱们体系内。」

他一边说,一边调出橙子科技的产品矩阵:「橙子手机去年的全球出货量是11700万台,橙子平板丶笔记本电脑的市场份额也稳居华国前三。

因此,我们新研发的内存晶片,首先就能在橙子的终端产品上适配,从CPU丶GPU到终端设备,全链条都在咱们自己手里,根本不用看别人脸色。」

卧槽!

唐森一拍大腿,讪讪一笑。

之前他只考虑到「外部厂商适配」的难题,却忘了天工科技本身就握有全产业链的核心资源。

新老板的实力,确实很强!

赵东升和卢铭岩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一抹惊讶之色。

与此同时。

灯塔国中枢司的一众大佬,在看到新闻上,丹尼尔的那句「我想做个华国人」时,瞬间肺都气炸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