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56(2 / 2)

加入书签

周济是在检查一处河道施工情况时,不小心中了暑,当场晕了过去,结果没几天人就不行了。

像周济这样劳苦功高、有才华、能任事的官员,又是死在了任上,霍翎也不免感慨遗憾了一番,给周家赐了丰厚的奠仪,又亲自给周济拟定谥号“文忠”。

时间不会为任何人停留,在周济的葬礼过后,工部尚书之位由谁接替,就成为了朝堂上近期最大的议题。

邱鸿振身为工部左侍郎,在为自己那位老上官哭过一场后,心底就忍不住活泛开了。

他是太后娘娘的铁杆心腹,丁景焕已经成为刑部尚书,他有没有可能也上位成功,成为工部尚书呢?

在朝堂上混了那么多年,要说邱鸿振没点儿野心也不可能。有机会成为工部尚书,谁愿意一直当副手啊。

可还没等邱鸿振琢磨开呢,他家二儿子和宗室一位老郡王的小孙子在青楼为花魁争风吃醋,甚至是大打出手的消息就传遍了京师。

先动手的人还是自己二儿子。

邱鸿振眼前一黑,抄起棍子就开始揍儿子,谁来劝都不好使。

次日一早,弹劾邱鸿振的折子就摆在了霍翎案头。

不仅有御史出面,就连宗室那边也有人上折。

邱鸿振进宫向霍翎请罪,跪在地上连声说自己教子无方。

W?a?n?g?阯?f?a?b?u?Y?e?ⅰ???μ?????n??????②?5????????

霍翎摆手:“行了,起来吧。”

邱鸿振膝行两步:“娘娘宽宏,但我那二儿子实在是不成器。我回去以后,就带他去一趟郡王府道歉。”

霍翎道:“你和老郡王想到一块儿去了。老郡王今早来找哀家,也说要亲自带小孙子上门道歉。你们两家都如此明事理,好好把矛盾说开就行了。本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至于闹到哀家跟前。”

这位老郡王和季衔山的关系其实已经很远了,但他年纪大,辈分又高,算起来还是高宗皇帝的堂叔,先帝的堂叔公,在宗室里颇有几分薄面。

邱鸿振连声谢过霍翎,心下却难免有些失望。

其实他自己也清楚,他的情况和丁景焕不同。

他在朝中不曾犯过错,但也不曾立下过什么太亮眼的功绩,能坐到刑部左侍郎的位置已经是极为不易。

和履任地方、功绩出众、资历深厚的陈浩言相比,他自身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唯一称得上优势的,就是他太后铁杆的身份。

但偏偏在这个档口,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情,他怕是要彻底与工部尚书失之交臂了。

邱鸿振失望得又回家狠狠揍了二儿子一顿,把二儿子揍得哭爹喊娘,直说“自己再也不敢了”,这才感觉好受不少。

算了算了,得之他幸,失之他命,当不了工部尚书,那就再多熬几年资历吧,反正他这个年纪也还熬得起。

几日后,陈浩言抵达京师,第一时间进宫给霍翎请安。

茶香在殿内氤氲,是陈浩言平素最爱的四川眉茶。

“陈御史在外任地方时,曾主持兴修过水利,想来对治水一事颇有心得。”

陈浩言没想到霍翎会知道这么小的事情。

这已经是他三十年前的政绩了。

话又说回来,曾主政一方的官员,只要不是那种糊涂混日子的,又有多少个没有过治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