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新四方来朝(1 / 2)
第396章 新四方来朝
【《请设巡捕督查道专司监察疏》通过。】
【巡捕督查制度,成为近现代警察督查制度的源头。】
【刚开始的时候,督查制度减少了巡警的腐败,保证了巡警队伍的战斗力。】
【国祚+1。】
【威望值不变。】
【剩馀威望:1380】
苏泽摇头,自己这份上疏没能涨威望,算是纯亏了。
大概是京师的威望,都被海瑞给赚去了吧。
——
等到五月中旬休沐的时候,苏泽再次出门的时候,感觉街头的治安又明显提升了一些。
就在苏泽出游的时候,新科状元张元忭,也激动的来到了自己的新家。
新式土楼的建造速度之快,远超了工部官员的想像。
因为每一座土楼的建造都是固定的,早期制约土楼建设的就是水泥和钢筋这两个材料。
但是随着京郊炼钢厂的大量出产,加上直沽水泥厂在修造完直沽炮台后,开始稳定向京师供应水泥,新式土楼的水泥供应日益稳定。
苏泽提出新式土楼至今,工部已经完工了超过五十座新式土楼。
这些新式土楼分布在京师各衙门之间,张元忭分到的这个房间,就在距离工部不远的地方。
原本张元忭是住在会馆的,但是会馆距离衙门很远,张元忭每次上衙都要越过小半个京师。
张元忭分到了廉租房,这房子要比原本会馆的房间租金低很多,距离上班的衙门还近。
张元忭在休沐日这一天,在一众好友的帮助下,完成了乔迁的工作。
张元忭已经成婚,不过妻子还在老家,新式土楼对于他这样一个京漂单身汉来说,分到的房间已经足够宽敞了。
只不过这麽一群男人,实在没人会做饭,等到了饭点的时候,张元忭的同年韦信说道:
「咱们去鸿胪寺的酒楼租个锅子,回来吃炙子羊肉如何?」
听到这个建议,众人连连叫好,张元忭这些日子都在工部忙碌,对于京师的美食并不了解。
但是既然大家都赞同,张元忭家距离鸿胪寺的迎宾馆也不算远,于是众人立刻前往迎宾馆。
鸿胪寺的迎宾馆原本是招待外国使节的,王世贞上任之后,也让迎宾馆的酒楼对外服务。
因为迎宾馆要接待四方的使节,所以也有很多异域风情的菜式,很快就成为京师有名的酒楼。
张元忭这才明白什麽叫做炙子羊肉。
这是一种特殊的铁板锅子,众人买好之后回到张元忭家里,燃起炭火之后,先在铁锅里倒上一些油。
紧接着将调味腌制好的羊肉放进去,整个锅子立刻发出迷人的香气。
张元忭闻着香气,想到价格,又有些担忧的说道:
「这锅子这麽便宜?是迎宾馆认得诸位,故意压低价格吗?近日来御史可是盯得紧啊!」
韦信哈哈一笑说道:
「子烬兄,这炙子羊肉就是这个价格,你就放心的吃吧!」
在场的几个同年也是老饕,他们也纷纷向张元忭作证,这炙子羊肉就是这个价格。
张元忭还是有些不信的说道:
「这麽大的一盘羊肉,这麽便宜?」
韦放说道:「北方的羊本来就便宜,我听说这些年来九边马市换来的羊越来越多,羊的价格也越来越低,现在京师的普通百姓,一个月都能吃上一两次羊肉。」
「那香料呢?」
张元忭闻到了香料的气味,以前香料可是奢侈品。
韦放笑着说道:
「子烬兄,这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啊?」
「现在的香料价格已经很低了,这还要感谢佛郎机人。」
张元忭疑惑的问道:「感谢佛郎机人?」
韦放说道:
「佛郎机人和奥斯曼人打仗,切断了通往西方的香料贸易路线,吕宋那些种植园产出的香料,就只能卖给我们大明的商船了。」
「而现在不仅仅是吕宋,澎湖那边看到香料赚钱,也开始种植香料,香料的价格就下来了。」
张元忭说道:
「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是草原的羊肉,用的吕宋的香料?」
韦放笑着说道:
「子烬兄说的没错,哈哈哈!」
另外一名同年说道:
「子烬兄说的还不全,我们手上的馒头,用的是辽东的麦粉。」
「辽东的麦粉?」
这名同年名叫姚纯臣,这些日子是在户部观政的,就在主管京师物资的地方部门工作。
他说道:
「去年春天开始,朝廷就给了政策,愿意去辽东开拓的百姓,减免三年税赋,每户给田十亩,五口以上给牛一头。」
「山东和京畿地区,已经有不少百姓北上了。」
「朝廷给给了这些百姓麦种,据说是武清伯家的高产良种。」
「辽东苦寒之地,但是土地肥沃,种植出来的小麦果然品质上等,迎宾馆中用的就是这样的麦粉制作的馒头。」
听完了这些,张元忭感慨道:
「如今京师,可真是『四方来朝』啊!」
众人纷纷点头,这和以往朝贡还不一样,如今这些贸易,是普通百姓也能感受到的好处。
张元忭又问道:
「这些东西,京师的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吗?」
众人纷纷点头。
姚纯臣说道:
「刚刚买炙子烤肉的时候,排在前面的就是城南的一名匠人,他是专门来这里买肉的。」
「当然,羊肉还是贵了一点,我看户部的报告,京师普通百姓吃的更多的还是腊肠。」
「腊肠?」
张元忭知道腊肠。
在南北朝的时候,北方就会制作香肠来保存肉食。
姚纯臣说道:
「京师城外的养猪场,有一种猪肉和猪下水制作的腊肠,加上一些去腥增香的香料后,只要简单煮一下就能吃,在普通百姓中很受欢迎。」
「听说苏翰林也对这种腊肠高度评价,还请东宫建立了专门制作腊肠的工厂。」
「这些工厂都用了机器,制作成本进一步降低,现在东宫的商铺都会出售这种腊肠,京师普通百姓都是靠这个来获得肉食的。」
张元忭回忆起了这种肠子,他每天在去工部上衙的时候,总能遇到煎炸这种肠子的摊位,也有行人会买一份裹上面饼就一边走一边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