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0(1 / 2)

加入书签

是不收外人的,只让本族的女孩子在里面读书。

直到去年,女学步入了正轨,才开始向亲戚家开放。

小名迎春的贾珊虽然不是张夫人生的,但按照时下的规矩,她就是张夫人的女儿。作为张家的外甥女,她很容易就得了一个名额。

至于贾家这边,史太君原本也有意学张家,却找不到合适的女先生,只能作罢。

王夫人虽然有些酸言酸语,但她已经打定了主意,要趁着明年宫中选拔女官时,把女儿元春送进去。

刚开国的时候,宫中嫔妃都是寻常百姓之女。

但到了先帝时期,政策就已经变了,征召了好几位勋贵之女入宫。只可惜那几个都无福,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品级最高的也不过是五品贵人。

这种例不开的时候还好,一旦开启了,想要刹住就不容易了。

当今圣人便想了个折中的法子,从勋贵官员之女中择优选做女官。历朝嫔妃也有不少从女官中来的,此举也算是给了他们一线希望。

王夫人送元春去选女官,打的是什么主意,根本不必多想。

张夫人虽然不管家事,但毕竟贾赦才是荣国府真正的主人,底下人又不傻,当然知道最该巴结的是谁。

因而,王夫人那自认

为隐秘的打算,张夫人却一清二楚。

她准备放任王夫人的动作,等日后元春真的在宫里混出了名堂,二房必然翘尾巴。

至于史太君,她是最见不得大房沾二房一点光的。

到那个时候,她只需稍微使些激将法,让两房提前分家,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这些打算,她是不会和贾敏说的,免得贾敏知道得太多,更加左右为难。

得知张家办了女学,贾敏就把圣人有意送公主、郡主们入朝听政的事透漏了些许。

一来是卖张家一个好,二来若有更多的女子入朝,他们玉儿将来的路,也好走几分。

张氏听得点头,对贾敏道:“其实这一点,我家兄长也有猜测,只是不敢肯定而已。如今有妹妹这句话,我们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个消息对张家来说很有用,张夫人承了她这个情。

想起前天林如海和她说的事,贾敏问道:“听说瑚儿和珠儿都定亲了,不知是哪家闺秀?”

按理说,这种消息她去问自己的母亲史太君更合适。但母女二人见面之后,就一直在说张夫人的事。史太君执迷不悟,贾敏一怒之下,直接提前告辞出来了。

见她问到自己头上,张夫人就猜出了几分,却并没有说破,只当姑嫂闲话家常,笑道:“瑚儿定下的是我娘家嫂子的亲侄女,那姑娘我见过,是个知书达理的,做事也颇有章法。

珠儿那边,是二老爷做主定下的,是国子监祭酒李家的女儿。弟妹不大满意,想让她娘家侄女嫁过来,却又不敢在二老爷面前直说。”

贾敏道:“二哥虽平日里糊涂,这件事却做得不错。如今天下承平,已经不是勋贵们耀武扬威的时候了。

老太爷在世时高瞻远瞩,让哥哥们都读书学礼,走科举入仕。虽然这一辈只有东府敬大哥哥考上了进士,也算是个不错的开端。

既然要改换门庭,从前相好的那些勋贵上的人脉,最好就不要再过多牵扯。

再者珠儿要读书举业,娶个文官家的女儿红袖添香,夫妻两个的感情也更好不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