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6章 转变(1 / 2)

加入书签

第266章 转变

北屋的沙发丶茶几收拾得整整齐齐,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菸草味。

他侧身让谭静雅进来,做了个请的手势,「坐。」

李哲拿起暖壶,倒了两杯温水,递了一杯给谭静雅,自己拿着另一杯,仰着头喝了大半杯——他晚上喝了不少酒,喉咙干得发紧,得多喝点水缓解缓解。

谭静雅接过水杯,指尖碰到微凉的杯壁,定了定神,开口说道:「我今儿个下午见了王科长,把事情都问清楚了。

据王科长说,他们公司的上级领导已经批准了卖底商的事,不过具体的事宜不是由她负责,是公司一位姓冯的副总在管。

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卖家,她还说,这底商的价格不会低于三万。」

李哲放下水杯,杯底碰到茶几,发出「咚」的一声轻响。

他靠在沙发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下午,我也找房管局的朋友打听了一下,跟你打探到的情况差不多。我那朋友说,蜀香居底商的手续都齐全,符合出售的要求。」

谭静雅往前坐了坐,语气里满是担忧:「那咱们还有五年租约的事怎麽说?总不能因为他们卖了底商,这租约就不算数了吧?」

李哲抬眼看了她一下,缓缓说道:「租赁并不影响出售。当然,这并不是说租约没有效力,按理说,新房东也得按照租约继续把房子租给咱们,但这种事……不好说。」

谭静雅最担心的就是这个——他们个体户本就处于弱势,万一新房东不肯续租,或是提出新的租约条件丶抬高房租,后续经营只会麻烦不断,这生意还怎麽做?

她咬了咬嘴唇,看着李哲:「李老板,这件事您想怎麽处理?」

其实李哲心里早就有了主意——最好能买下这家商铺。

他卖菜的收益每日都有进项,手里攒了不少现金,买下商铺完全不是问题。

不过,谭静雅也是餐厅的股东之一,而且还是餐厅的实际管理者,李哲还要考虑她的想法。「谭姐,先说说你的想法吧。你觉得咱们该怎麽处理?」

谭静雅垂着眼,手指攥着衣角。

她知道李哲靠反季节蔬菜赚了不少钱,手里不缺买下商铺的资金,她打心底里希望李哲能买下蜀香居的底商——这样一来,餐厅就不用担心租约被断丶房租上涨的事,生意也能一直做下去。

可她又觉得这话不好说出口:自己只是个小股东兼店经理,哪有资格要求大股东花钱买商铺?可这又确实是眼下最好的解决办法。

她沉吟了良久,屋里静得能听到墙上挂锺「滴答滴答」的声音。

最终,她像是下定了决心,抬起头,鼓起勇气说道:「李老板,我知道自己这麽说不合适,有点越界了,但……如果您有足够的资金,我觉得买下这个商铺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说完,她脸上露出愧疚的神色,连忙补充,「抱歉,这麽说有些自私了,您别往心里去。」

李哲看着她,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点了点头:「谭姐,咱们想到一块来,其实我也有类似的想法。」

「啊……」谭静雅愣了一下,随后露出一抹喜色,「李老板,您手上的钱够吗?要是不凑手,我这边还有一些……」

李哲摆摆手,「我手里的钱够了。」

蜀香居商铺的位置不错,以后肯定能升值,谭静雅即便拿钱,也给不了太多,又何必多此一举。

谭静雅也想尽一份力,提议道:「李老板,要不要我明天约王科长谈买商铺的事?」

李哲想了想,「暂时不用,我那位房管局的朋友也帮我托人了。」

「那成,我先回去了,有什麽需要我做的,您随时说。」谭静雅起身离开北屋,脚步比来时轻松了很多。

她不知道的是,李哲下午根本没闲着。

他通过林为民联系到了崇文区饮食服务公司的冯副总。他原本想约对方明天见面,没料到冯副总一听是林为民介绍的,当即把见面时间定在了今晚。

晚上,李哲便是和林科长丶冯副总一起喝的酒。散场后,李哲开车送冯副总回家,从汽车后备箱提了两瓶茅台和两条万宝路香菸送给对方。

两人已经约好,明天在崇文区饮食服务公司见面。如果一切顺利,或许明天就能买下蜀香居的商铺……

……

翌日上午。

万安镇罐头厂,西厂房。

厂房里,机器嗡嗡响着,混着工人来回走动的脚步声,三十来个穿蓝工装的工人正忙着。

两条生产线并排摆着,每条线上十五个人,各干各的活,都是熟手——清洗池边的工人搓着腌过的小黄瓜,水珠从指缝滑下来,在水泥地上积了小水洼;

挑拣的大姐戴一次性手套,眼睛尖,看见带斑丶歪扭的黄瓜就往旁边塑料筐里扔,能听见轻响;

切分的小伙子攥着不锈钢菜刀,手腕一抬一落,黄瓜就切好,码在搪瓷盘里,长度差不了多少。

昨天送来的腌渍小黄瓜,这会儿正赶上关键加工。

生产线末尾的腌制区,几个工人小心地把处理好的黄瓜装进玻璃罐,再舀调配好的醋溶液倒进去,褐色醋液没过黄瓜段,冒小气泡。

封罐的老师傅盯着罐口,转着封盖机的摇杆,「咔嗒」一声,盖就扣紧了,他还会用指尖敲敲罐盖,听见脆声才放心往下传。

高温杀菌车间里全是蒸汽,工人戴隔热手套,把封好的罐头挨个放进杀菌釜,设好时间按启动。

四十分钟后,杀菌完了,罐头赶紧挪到冷却区,水顺着罐身流,表面凝了水珠,滑进排水槽,「嘀嗒嘀嗒」的,没一会儿罐就凉到室温了。

谢厂长站在生产线旁,背着手,慢慢看每个工位。

他也穿蓝工装,就腰间多了个挂钥匙的皮腰带,看工人有条不紊地干,他皱着眉,心里沉得慌——

原先一条线要二十二个人,李振国非要减到十五个,他早先还跟李哲念叨,怕人不够耽误生产,可现在看着,减的七个人没影响进度,反倒每个人动作更紧了,以前偶尔有人闲聊丶偷懒的情况也没了。

他想起罐头厂的情况,光工人就有近百号,再加上其他部门管理层和厂领导,林林总总的有一百一十多人,每个月工资丶福利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同样都会算进生产成本里。

现在李哲这两条线,就自己管人事安保丶李振国管生产,没多馀管理层,人工成本一下降了。

想到这儿,他轻轻叹口气,指尖无意识摸着腰上的钥匙串,心里不是滋味——自己守了这麽多年厂子,还不如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会盘活。

「谢厂长,李主管,第一批罐头凉好了!」突然,一个清脆的女声打断了车间的忙乱。

谢厂长回头,看见锺玲玲端着满是罐头的托盘快步过来。

小姑娘二十出头,扎马尾,额前碎发被汗打湿贴在脸上,一手托托盘底,一手扶着边,走得挺稳。

「小锺,质检做了没?」谢厂长往前挪了一步,声音比平时温和点——这些工人都是他从原厂挑的,锺玲玲手脚快丶细心,他一直挺待见。

锺玲玲点头,把托盘放旁边检验台上,拿个罐头给谢厂长:「谢厂长您看,我都查过了,罐盖没鼓起来,敲着声也脆,密封肯定没问题,贴了标签就能装箱。」

这时李振国也走过来了,他从托盘里拿了瓶酸黄瓜罐头,先举到眼前对着光看罐里的黄瓜段——颜色绿,没杂质,醋液清亮。

接着用拇指按罐盖,试试硬度,又轻轻晃了晃,听里面液体流动的声,确定没事,才从兜里掏出开罐器,「咔啦」撬开罐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