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九十二章 净瓶玉露,合修法门(1 / 2)

加入书签

第192章 净瓶玉露,合修法门

一尊陶瓶,安安静静卧在姜亮掌心。

模样平平,不似什麽仙家至宝,倒像是哪家丫头池塘边信手捏的泥坯。

瓶身细细长长,陶质粗糙,线条也歪歪斜斜,透着几分稚气。

通体一派新气,仿佛昨日才出窑,连尘埃都还未来得及落。

姜亮却捧得郑重,手指微紧,像是生怕打翻了天书。

嗓音不觉低了几分,带着敬畏:

「桂老传话,说此瓶乃那位捧珠龙女,亲手取落伽山莲花池底净泥,依玉净瓶之式炼成。」

言至此,他顿了顿,眼里波光暗转,才又缓缓接道:

「虽比不得真玉净瓶盛纳四海,然装下一湖烟波,想来尚可。」

「一湖烟波……」

姜义闻声,心头微震,立时伸手,将那只看着颇为寒素的陶瓶接过。

瓶身入手,温润寻常,与市井陶器并无二致。

然而当他将一缕神念探入瓶中时,却猛然一滞。

那岂是方寸之地?

分明一派浩瀚星海,自有乾坤运转,法理暗合。

其间玄奥,以他此时的道行,自是难窥全貌。

但那须弥芥子之妙,已足以令人神魂悸动。

在那幽深空间的尽头,静悬着一滴水珠。

碧光莹然,生机满溢,甫一感知,便似有草木清气扑面而来。

想来,正是那位惠岸行者所贺的杨枝玉露。

姜亮见父亲凝神良久,便低声补道:

「桂老说过,此物乃杨枝甘露的边角余料。行者积攒百年,也才得了这一滴。」

说到这里,他轻轻一叹,语里自有几分感慨:

「纵只是余料,对咱们而言,也已是通天的仙缘了。」

南海。

惠岸行者。

捧珠龙女。

几个名头在姜义心头一一滚过,老桂家身世间的迷雾,此刻已被南海吹来的一阵风,揭开了一角。

难怪,难怪他能提前知晓鹰愁涧有变。

不过事已至此,既是亲家,再多猜忌,倒显得小家子气。

纷杂念头渐渐敛去,姜义眼中只余那两样贺礼。

玉净瓶与杨枝甘露的神异,他虽未亲见,却也如雷贯耳。

这一滴所谓「边角余料」,纵是削了再多,终究差不到哪里去。

当下不再迟疑,神念微动,似一根无形丝线,探入瓶中,将那滴碧绿玉露轻巧牵出。

米粒大小,悬空不起,却似蕴着整个春天的气息。

四周空气,都添了一层草木清香。

姜义引着玉露,缓步行至灵泉池畔,停在三株桃树中间那一株下。

此树栽下一年有馀,旁边两株已有些气象,唯独它,始终半死不活,枝干乾瘪,不见抽芽。

他屈指一弹。

玉露悄然落下,没入泥土,踪迹全无。

初时,并无动静。

可不过一息,便有极轻极细的「噼啪」声响起,似枯皮贪婪舒展。

随即,肉眼可见,一抹新绿自树根处升腾,如潮水般沿枯乾飞快蔓延。

乾瘪枝丫,顷刻间鼓胀饱满。

死气沉沉的树皮上,鼓出细小的嫩苞,瞬即破裂,抽出寸许翠芽。

转瞬之间,那株本已似随时可枯死的桃树,竟生机盎然,绿意葱茏,甚至比旁边两株还要胜过三分。

一载枯荣,都在这一呼一吸之间。

先前这株桃树,虽是乾瘪模样,却到底是仙种。

姜义常在树下静坐,能觉枝条间冥冥自有气机流转,如无形之手,将散乱天地灵气理得井然,再缓缓纳入。

他顺着这股清流吐纳,炼化浊气的速度,已较寻常快了几分。

那是一种不动声色的裨益,恰如夜雨入户,润物无声。

可如今得了这一滴杨枝玉露,景象便全然不同。

若说此前是涓涓细流,此刻却如江河决堤。

桃树周身气机澎湃,何止强了数倍,几乎脱胎换骨。

姜义甚至无需吐纳,只消立在树旁,自然呼吸,便觉清冽灵息混着生机,从口鼻毛孔源源沁入。

那气息清而不冽,润而不寒,所过之处,体内积年的浊滓,皆如残雪遇春阳,化去无痕。

整个人骨节筋脉,都像被清泉自里至外冲刷了一遍,通透爽利,几欲飘然。

这修行之速,比之往昔,简直快马胜老牛。

而那股玄妙气机,又自根须盘结,深入地底,与泉脉暗暗勾连。

霎时间,灵泉水声潺潺,竟添了几分说不清的韵味。

仿佛草木初萌的欢欣,在其中轻轻吟唱。

泉水流淌,气机弥漫,整个果林都罩在这股新生之力下。

林间空气比往昔更添甘甜,灵气浓郁,一呼一吸,便是沁人心脾的生机。

姜义立在树下,闭眼深吸几口,心肺都被涤荡得清明。

只这片刻,已胜过以往半刻苦修。

他竟一时舍不得挪步,仿佛这小小天地,已是世间第一洞天福地。

只是,这般舒泰,他终究未曾沉溺。

缓缓睁眼,望向手中那只已然空空的陶瓶,心头的热潮也随之敛去。

还有正事要办。

当即,他手腕一翻,十二枚玄铁小旗已静静落在掌心,正是那位「桂家七姑婆」送来的小聚灵阵。

「拿着。」

姜义随手递与姜亮,吩咐道:

「去寻你娘,再叫上锦儿一道,把这阵子在村中布下。」

话至此,他略一停顿,目光扫过远处起伏的山岭,语气淡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莫让这好不容易聚拢的灵气,白白便宜了荒山里的狐兔魍魉。」

姜家屋后这道灵泉,本就是灵气源头,日夜溢散。

这些年来,倒也滋养了两界村的田亩与乡邻,只是随着时日一长,还是免不了散入山野,平白肥了些不相干的草木精怪。

毕竟,开荒拓土再快,也追不上灵气四散的脚步。

如今得了这套聚灵阵,正好能将自家根基圈拢。

姜义沉吟片刻,食指在空中虚虚一划,圈定了方圆:

「就以你妹夫家庄子为界,把灵气尽数收在此处。往后,这一圈地界,便是我姜氏的根本了。」

姜亮自是明白轻重,郑重点头,接过阵旗,不再多言,身形一晃,便如一缕青烟般散去,自去寻母亲与闺女商量布阵之事。

屋后转瞬又只余姜义一人。

他托着那只莲池陶瓶掂了掂,分量轻若无物,承载的却是整村的生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