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5章 升龙登(1 / 2)

加入书签

第155章 升龙登

黄玉城,原来太守宴请宾客的大堂内。原先摆放在这的铜鼎丶香炉等华而不实的东西,全部被端走了。

整个州府的户籍资料,全部被搬了出来,摆在此处。

武俱往等人进出忙碌,有的搬书,有的则是在记录。

宣冲很有自觉,知道自己招募的这些小子,不可能都如同「霍光」「和绅」那样,能在苛刻的君王面前,做到滴水不漏,无论事物大小皆无过错。

宣冲不由想起前世老师常说的一句话:「能力是一方面,态度又是另一方面。」

甚至可以说,在团队分工体系下,态度要大于能力。

宣冲现在十足确定,再出彩的神童也比不上一个协作分工小组。更何况,这一批义子绝不是蠢人,因为要是不机灵的话,早就被处理掉了——扒手这一行是不会养没用的人。

就例如武俱往,他就非常精明能干,对自己过手的所有书简数量都有数,在整理时候,少了哪一卷,很快就能点出来,并且清楚放在哪一个位置上。

现在大厅内摆放着多块木板平凑的大地图,地图上每一个治理区块都被四色不同色块标识,并且地图旁有专门的小桌子,用于记录制作区域数据表格。而现在这张地图上,摆满了五谷颗粒。

武俱往小组把代表人口的「米粒」,代表田亩的「豆子」,放在了地图上各区域。这类似于ppt的柱状图和扇形图,能够直观体现一片土地上可以调动资源。

武飞对武俱往等人传授:「治理州府就是这样,要判断每个区域要素的多寡;各个区域交互自家多寡的时候,州府插手进入地方百姓必要生产交流中,积极主动调配各地多寡。在促进各地资源平衡时,尽可能徵收更多资源。

武飞进行策略调整时,就是把版图上各个区块的米粒,黄豆,绿豆都重新调配均匀。

而在分配结束后,武飞手中多出了一把米粒,豆子。这些「米豆」就是州府可以调动的资源。

义子们很快理解,「在调配过程中,手也不落空,把各地东西聚在自己手上」的治理精髓。

为此第三排第二座,那个叫做武再兴的义子似乎有所感悟,悄悄嘀咕着一些话语。

武飞:「在这里别嘟嘟囔囔,说出来。」武再兴想要否认时,作为课代表的武俱往看到了武飞的表情,则是训斥武再兴实话实说。

武再兴小心且大声硬着头皮道:「这官府怎麽和我们一样,都是妙手空空!」一旁义子们憋着笑,但看着武飞表情不敢这麽说话。

武飞走到他面前道:「你能意识到这一重,师父我很高兴。官府就是这样,而官府中大盗远比你们这些小盗们要厉害千百倍。你们最多是取一人之财货,官府则是能让千人破家。但是,你悟道却不能藏拙,让师父我很头疼。(用竹简敲了一下他的脑门)作为小盗,你们都明白行规是不能被抓现行,你现在作为官府中人,一言一行都是在「作案中」,怎麽能嚷嚷自己是盗呢?罚你抄录今天总结,一字不能错。」

整个房间内所有人继续工作,学生们拿着量器将米豆在木板上摆放。

大厅中,除了米豆在木板上碰撞的滴答声,以及竹简上刻录声,除此之外都是杂音了。

半个时辰后,武俱往端着州府官署的印绶,对帛书律令进行盖章,恍然间抬起头。

他觉得有些魔幻,在刚刚见到武飞时,处于市井中的他,先前没有想过自己能够进入州府老爷们办公地方。甚至在作为贼时,从这府衙出来的人他都不敢去靠近。他一度认为州府内云霞飘荡,山河诸神列于堂上。

而现在武飞将他引入了这里。要不是印绶就放在桌子上,各个小组成员抱着帛书轮流盖章。他甚至以为自己还在店铺外捡米粒。

要是过去知晓,自己能够为州府老爷工作,他会非常兴奋,但是现在,他发现自己没感觉了。

…因为领他入行的武飞,是在忙于毫无任何感情的计算。…

宣冲(武飞)在传授这些义子们如何治理州府时,自己同样在努力维持冷静,理解这个「统治位置」上的一串串冰冷现实。

这个现实就是:封建时代治理,如果要定一个数值,就是要看巧取豪夺的程度,以及能否用在正确方向上。

宣冲:大爻王朝运转所需的支撑,压根就不是现在儒生们所说「仁孝义」。所有的「仁孝义」,都是为掩饰巧取豪夺的本质,耕户所缴的民脂民膏,最终转移到巨敛们手中,巨敛举着仁孝义,就变成了「有德者居之」。

几千年来王朝们积重难返的本质,就是集中徵收上来的公共资源,没有用在真正需要资源的公共服务上,而是莫名其妙消失了。

维系王朝必须要维持的大事,是「水利,道路,仓储,军事」等群体受益的公事。而大部分王朝从最底层百姓头上征的税赋远高出这些公事的消耗。

民脂民膏莫名其妙被用乾净,是要有一个解释,即到底干什麽去了?

「仁孝」是打造了貌似符合所有人需求的大业」。当然唐后多了一个崇佛造寺。

但其实真的要细算,一个州府中出现的「仁孝义」,那些牌坊能真的对得上起百姓被榨取税赋的帐吗?

而大爻的「仁孝」,诸多豪族们在郡县内搞的「教化」,好像就真的需要巨量民脂民膏来供养。

武飞:仁孝仅仅是个人品德档案。不应该郡县治理的绩效考核,郡县治理唯一绩效就是收税和用税。

武飞和自己义子们,亦可以说学生们,在版图上,把豆子,粟米,绿豆等代表物一个个捡起来的时候。

天佑历元年3月份,下方一个个政策开始进行落实。在乡间随着敲锣打鼓,一张张文书开始发向各个村。

各家各户随着锣鼓敲打,开始看着张贴的草纸上写的文书。

其中有这麽一项文书宣告:女子十五不嫁人,男子十七岁不娶,则由官方进行惩戒,其中女子一方将强制婚配给孤老人,即大十几岁都有可能,而男子直接会被徵召出去服劳役,调动到前线。一时间,渤地开始了大规模婚配,有的男子们为了免劳役,只能从奴市中买来番婆作为老婆。

武恒羽那边正在对燕地作战,一路扫过了大量村落,其中就包括不少昊国从别的星球带来的异族们。

关于这些异族,男的当然就是直接做奴隶了,除了极少的匠户等掌握技艺的群体可以特赦,被运送到南疆;其馀的,可能终其一生是在矿山上劳作致死。

至于女子嘛?武飞没有让武恒羽麾下的部队就直接这样糟蹋了,奴隶营就是防止前线部队「糟蹋粮食」的,于是乎这些番婆子们就被武飞买回来。

但就这些番婆子,武飞差点遭遇了「投资失败」。

对于前线士兵们来说,「当兵三年,母猪赛貂蝉」那是不挑食。而在乡里面的那些个浪荡子们不成家,却都无所谓。一个个都是仗着族中的兄弟多,压根没兴趣成家。

这让武飞抓狂了,调查后了解到,现在各地社会基础单元是「户」,而不是后世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户」会生育好几个孩子,而这几个孩子中只有一个会成家立业生子,其馀的都是单身汉,而单身汉老了之后,自然是子侄们来供养的。

而户口,会为了抢夺地方土地生产资料合并成「宗」,单身汉会更多,宗族中生育的主力都是大宗,至于「欲望」,这帮爷们直接通过窑子解决,凑够了钱,一个月或数个月一次。

宗族这个社会结构,类似于非洲那些部落。只不过非洲部落没有农业技能传承罢了。

所以在版图上收集「米粒」(代表人口)的武飞觉得:「你们这样是不行,我作为官府做生意,怎麽还能亏损呢?」

随着劳役令张榜一个月后,宣冲手上的番婆子们终于全部被卖出去了。

半年后,成了家的浪荡子们,没空在街上斗鸡遛狗,需要做活讨生活,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各个乡中修水渠平整道路的效率。

这就不得不提及另一个事情了,那就是公共设施建设所需的劳动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