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饭桌上的议论(1 / 2)
第226章 饭桌上的议论
又挨着勉励了一番弟子们,张承道才离开了襄武城。
而慕容如烟千辛万苦赶回襄武城的时候,张承道已经离开多时了。
不管怎麽说,「秦王鬼」的事情解决了,襄武城的难题再一次摆到了众人面前。
翌日,早上习惯性聚在一起吃早饭的白石仙宗众弟子,趁着吃饭的功夫,继续讨论起襄武城的积案的事。
办案其实并不难,大部分时候只需一眼,就能看出谁是真正的苦主,再配合查证手段和一些小术法神通,很容易就能查清真相。
难的是,现在襄武城报上来的案子,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有的甚至就是一个鸡蛋的纠纷,实在让凌霜等人苦不堪言。
倒是向来话少的牛满,忽然说道:「不如……咱们再专门设立一个衙门,把断案从县衙里分出去?」
另外设立一个衙门,这种事当然要请示宗主。
但是,如果真能解决问题,倒也不是不行。
纥石烈突地一手托着一碗热粥,一手反撑在大腿上,大马金刀地坐在矮凳前,咽下口中的粥,追问道:「此话怎讲?」
「二师姐,四师姐,纥石烈师兄,还有诸位师兄师姐,师弟的意思,是像朝廷的大理寺丶刑部那般,单独将刑狱之事拎出来,然后由咱们修士来掌管。」
牛满解释道:「如此一来,好处就很明显了,修士自有术法神通,若是修为高一些的,再不济用个心魔幻术,断一些疑难案子就简单不少,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尽可能减少冤假错案,是一大好事。
「此外,刑狱和地方政事分开,亦可避免地方官府上下沆瀣一气,师弟跟着纥石烈师兄和凌霜师姐走了这四个县城过来,发现大部分冤假错案,其实并非真的『冤假错案』,而是地方官府和世家大户互相勾结,彼此贪图利处,这才造成了诸多惨案。若是刑狱之事专由咱们白石仙宗的弟子处置,再定期轮换,想来就能免去这些情况,至少……至少能最大程度上避免。」
牛满不愧是长于庶务,竟心细如发至此。
虽然他说的道理,众人都明白,但大家却从未想过如何去解决。
这就是擅长政治治理的人才和擅长听令做事的人才之间的差异了,倒无关于上下,单纯属于能力不同而已。
纥石烈突地还在思索牛满所说的内容,慕容如烟却听得两眼一亮,赞道:「说的在理!若是将此事也如宗门试炼任务那般,计入一定的宗门贡献分,以后再招些弟子进来,想来也就不缺人手了!」
「二师姐,虽说如此可以短期内招到足够多的人手,只是刑狱之事,实乃专事,不好使外行人插手胡乱行事,是以师弟以为,还是当单独立课,使有心从事此事的弟子学习律令,待小有所成,再分派下来做事……」
说到这里,牛满忍不住叹了口气,抱拳沉声道:「诸位师兄师姐,须知许多东西于咱们白石仙宗的修士而言算不得什麽,可于寻常百姓而言,却是天大的事,这天大的事,还是当谨慎些处置,一如咱们渡劫一般严肃待之。」
「你说的……倒也有些道理,」
慕容如烟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为什麽要把「张三偷了李四的鸡蛋但是错判成王五所偷」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当作「天大的事」,但也不是不能理解,想她从前未曾迈出宫门前,还一向认为自己公主份例少了荤肉而「天塌了」。
于是,她率先担保道:「此事我和纥石烈师弟一同去信请教师父,再行商议,不过在此之前,还是只能辛苦凌师妹几个了。」
纥石烈突地虽然被迫代表了,但哪里敢对二师姐说一个不字,忙跟着道:「此提议确实言之有物,细细想来,若真能百城皆如此行事,地方风气定然都能为之一清,是当尽快上报给宗主。」
只有一直在努力扒饭的唐小鱼压根儿没怎麽在意众人所说。
别看她活了三百多年,可她那三百多年大多时候都是生活在唐门,或在蜀中乡野隐居的,别说她对政事什麽的一窍不通了,就算懂一点,也懂的都是蜀中大长和国的事,这中原地区的政务,她是真听不懂太多!
要知道,大长和国治理地方的可都是叫「寨」或「部」的,而且很多时候,都维持着各个不同文化和习俗的寨子与部族之间的自治,哪怕是寨子里和部落里,也常常都是众人聚在一起商议事情,顶多长老们和族长能够做主下决定,但要是违逆了大多人的意思,也是不成的。
唐小鱼根本不懂为什麽中原人要把这些事搞得这麽复杂——大家一起坐在篝火前商量商量不就完了嘛!
当然,虽然不懂这些复杂的政事,但是不代表她不明白中原这里的方式更「完善」。
起码如果放在蜀中的寨子里,倘若是族长的儿子指控谁偷了自己一篮子鸡蛋,大家是没办法查证的,只会听从族长的儿子,一同认定那人就是小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