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9(2 / 2)
2389.94两,肯定比两千三百八十九点九四两简单啊。
而那个拼音分明就是给不识字的人用来识字的简便方法啊。
识字的人学了没用,考科举有先生手把手教的人也没用。
但是那些不考科举,只图识几个字去城里找个伙计、二掌柜之类营生的人就很有用,比如眼前这些半大孩子,用这个速成法儿快速学会拼音,然后对照带拼音的书本来识字,即便学得慢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只要有拼音就能读。
如果不想考科举,那还要什么先生?
根本不需要一年四五两的束脩,完全可以自学识字!
他的生意需要更多识字的伙计,可惜这年代识字的人太少了。
但凡识字的一开始都是冲着读书科举去的,科举无望又想去县衙谋个胥吏的位置,再不行就当启蒙先生,剩下的才会去做账房、掌柜之类的。
好账房、好掌柜也难求。
若是能有更多不求科举的读书人,那……他们这些商户就会非常开心。
他忍不住拉着阿年坐下聊聊。
很快小少爷、小珍珠也过来。
蔺承君:“你们这个拼音挂图,能否多印一些?”
数字不需要,这个简单,认真学学就能记住。
小鹤年:“这是我们自己写的,不是印的。”
他对印书了解不多,听谢掌柜说过需要雕版。
反正他们自己用,手抄就行。
蔺承君是生意人,虽然对科举不感兴趣,对其他方方面面尤其能赚钱的项目却兴趣广泛。
印刷书籍这个行业他也研究过的。
他道:“印书的话雕版、活字都可以。”
这拼音挂图看着字不多,雕版要更简单写,活字的话还得现做。
胶泥活字需要烧制,但是次品率高,烧制也费时费力。
木制活字就是把一个个字雕刻出来。
铜制活字相对更好用,只是……铜吗,不安全,会被偷走的。
活字若是印刷少量书籍一点都不划算,但若是印成千上万册,那就非常划算。
不过得精心挑细选印刷内容,要大众都愿意买的。
这年头流传的活字印刷内容佛经居多,因为佛经销量巨大。
科举书籍,诸如四书五经大部分都是雕版,手抄第二,活字印刷的很少见。
因为科举书籍多少年都不变,一旦雕刻出雕版就能保存下来反复印刷,根本不需要再费力弄活字。
活字印刷一次就要回收,下一次印刷还要重新排版,并不能保存底版,对比雕版要更费时间,且需要排字工识字,成本自然更贵。
相比来说,活字用来印刷内容常更新的、篇幅短销量大的话本、邸报等更合适。
小少爷道:“拼音其实不需要印刷,字不多,手抄很快且便宜,关键是带拼音的识字书。”
如果做一本让人不拜师单凭拼音就能学的识字书,这才是本事呢。
若是再有倒查的方法,看到不认识的字去有拼音的书本里查出来,那岂不是就认识了?
再……加上释义?
这就是一本圆满的普通人能用的识字书,或许应该叫大典。
沈宁满作坊溜达一圈,又特意去跟王木匠几位沟通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