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3(1 / 2)

加入书签

言语,心中却明白,经此一事,荣国公府上下再不敢轻慢那位林姑娘了。

第154章

秋风渐起时,黛玉住进了宁国府的明月堂。

明月堂是一处小巧精致的居所,因堂前有一方半月形的小池塘而得名。襄宁长公主安排沈氏去荣国公府接黛玉时,嘉悦郡主就让人将明月堂收拾了出来,这院子离三房更近些,也方便沈氏多照拂黛玉。

黛玉初到时正值黄昏,池塘里映着一轮将满未满的月影,四周种着几株桂树,香气浮动,倒是个清幽的好去处。

傍晚,秋日的风掠过宁国公府的屋檐,卷起几片枯黄的落叶。林黛玉倚在明月堂的窗边,手中捏着一封刚从扬州送来的家书。信纸已经有些皱了,显然是被反复展开又折起多次。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抚过父亲熟悉的字迹,眼中泛起一层薄薄的水雾。

"姑娘,该添件衣裳了。"紫鹃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一件藕荷色的夹袄披在黛玉肩上,"秋风凉,仔细身子。"

黛玉微微点头,却没有移动。她的目光仍停留在信纸上,那上面父亲的字迹工整而克制,却掩不住字里行间的牵挂。林如海在信中详细询问了她在荣国公府的饮食起居,甚至特意提到已托付宁国公多加照看。想到父亲远在扬州,公务繁忙之余还要为自己操心,黛玉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父亲他...总是这样。"黛玉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我在外祖母家一切都好,他却还要..."

紫鹃见状,悄悄退了出去,不多时带着雪雁一同回来。雪雁手中捧着一盏新沏的龙井,茶香袅袅,试图驱散室内的沉闷。

"姑娘,喝口茶吧。"雪雁将茶盏放在黛玉手边的小几上,"老爷来信说了什么让姑娘这般伤神?"

黛玉这才回过神来,将信纸小心折好,收入袖中。"父亲说扬州盐务繁忙,他常常深夜才能歇息,却还记挂着我的衣食住行。"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痛色,"他甚至...求到了宁府大舅舅那里,请他多照看我。"

紫鹃与雪雁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了然。自从黛玉六岁丧母,守孝三年后被接到荣国公府抚养,林如海虽公务缠身,却从未间断过对女儿的关心。每月必有家书,逢年过节更是派人送来各种扬州特产和亲手挑选的礼物。

"我真是个不孝的女儿。"黛玉突然说道,声音里带着压抑的哽咽,"不仅不能承欢膝下,反而让父亲远在扬州还要为我操心。他本就有那么多公务要处理..."

雪雁急忙上前,轻轻握住黛玉微凉的手:"姑娘快别这么说!老爷最疼姑娘了,他若知道姑娘这般自责,心里不知该多难受呢。"

紫鹃也温声劝道:"姑老爷是担心姑娘,可姑娘若因此郁结于心,岂不是辜负了姑老爷的一片苦心?姑娘更应该放宽心,好好将养身子,这样才不会让姑老爷的心思白费。"

窗外的风忽然大了,吹得竹林沙沙作响。一片竹叶飘进窗来,落在黛玉的裙摆上。她拾起那片叶子,在指尖轻轻转动。

"你们说得对。"良久,黛玉轻叹一声,"父亲他...定是希望我过得好。"她的声音依然轻柔,却少了方才的颓丧,"只是每每想到他独自一人在扬州,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我就..."

紫鹃见黛玉情绪稍缓,趁机说道:"姑娘若思念老爷,不如写封回信?把在府里的趣事说给老爷听,也好让他放心。"

黛玉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但很快又黯淡下来:"可我写些什么呢?说我在外祖母家锦衣玉食?说我和姐妹们吟诗作对?父亲他...要的不是这些。"

"老爷要的是姑娘平安喜乐。"雪雁插嘴道,"姑娘只要如实写就好,不必刻意掩饰什么。老爷最懂姑娘的心思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