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3(2 / 2)

加入书签

黛玉望着两个忠心的丫鬟,心中的郁结似乎松动了些。她想起父亲每次来信都会附上几句扬州的新诗,或是描述衙门后院新开的花。他总是这样,在繁忙中仍不忘与女儿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好,我写。"黛玉终于露出一丝浅笑,"不过得等明日了,今日天色已晚。"

紫鹃见黛玉情绪好转,连忙吩咐雪雁去准备晚膳。她自己则留下来,为黛玉整理书案,顺便将散落的诗稿归置整齐。

"姑娘这几日在宁国公府和玥姑娘作伴,可还习惯?"紫鹃一边收拾一边问道。

提到贾玥,黛玉的神情玥妹妹待我极好,她虽比我年幼几岁,却与我很是合得来。前日"

"三太太对姑娘也很是照拂。"紫鹃笑着说,"昨日送来的那盒胭脂,听说是特意从南边带来的。"

黛玉点点头,眼中流露出真挚的感次去请安,她总要问我的饮食起居,还常留,她的声音低了下来,"有时世..."

紫鹃知道黛玉又想起了早逝的母亲,连忙岔开话题:"姑那本诗集?听说是最新的刻本呢。"

黛玉明白紫鹃的用意,勉强笑了笑:"也好,正好明日可以抄录几首给父亲寄去。"

晚膳后,黛玉独格外明亮,清冷的月光洒在庭院里,为一切披上一层银纱。她想起小时候在扬州,父亲常抱着她在庭院里赏月,的月亮,

"姑娘,夜里风大。"紫鹃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断了黛玉的思绪。

"紫鹃,你说...父亲此刻也在看这轮月亮吗?"黛玉没有回头,只是轻声问道。

紫鹃走到黛玉身旁,顺着她的目光望向天空:"一定是的。姑老爷最懂风雅,这样的月色怎会错过?"

黛玉微微笑了:"那这月光,也算是连接扬州和京城的桥梁了。"她拢了拢衣襟,"明日我要给父亲写一封长信,把这里的一切都告诉他。还有...我要告诉他,我很好,真的很好。"

紫鹃欣慰地看着黛玉的侧脸,月光下,那张总是带着轻愁的脸庞此刻显得格外坚定。

"姑娘能这样想就对了。"紫鹃柔声道,"姑老爷知道姑娘在外祖家过得开心,定会欣慰的。"

黛玉点点头,最后望了一眼月亮,转身回到屋内。她知道,远在扬州的父亲此刻或许也正望着同一轮明月,思念着唯一的女儿。但这一次,思念中不再只有忧伤,还有一份相互理解的温暖。

w?a?n?g?阯?F?a?b?u?页?í?????????n??????②???????????

次日清晨,黛玉早早起床,亲自研墨铺纸。她决定不再像从前那样在家信中只报喜不报忧,而是要将真实的自己展现给父亲——她的思念,她的感激,以及她在外祖家收获的温情。

"父亲大人膝下,"黛玉的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见字如晤。昨夜望月,忆及儿时在扬州..."

写到这里,黛玉的笔停顿了一下。她抬头望向窗外,晨光中的竹影婆娑,仿佛在为她鼓劲。她深吸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