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死斗(1 / 2)
第203章 死斗
扩大矛盾。
儒家总是善于把其他人绑到自己的战车上。
如果说法家是公认的匡正乱世的支柱,那墨家守定的便是人世间另一道警戒线。
世人朴素的道德标准。
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弊」,要诛灭的是一切邪恶残暴。
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寻求变法图强的国君丶鼎臣都在墨家诛暴之列。
哪怕是为了国富民强,只要列国中出现邪恶和残暴,墨家便会出手。
就比如李惶变法丶吴起变法,在邪恶的鲜血中失败,韩国申不害丶齐国齐威王丶秦国卫鞅变法,都充满了杀戮,墨家都曾出手。
在墨家的道德观中,天下没有变法固然不行,然则没有抑制变法暴行的霹雳力量更不行,那样只会让暴君酷吏甚嚣尘上。
很多时候,墨家诛暴都不会成功,可就是那份坚毅态度和无畏决心,时常让春秋战国的霸主丶
雄主丶鼎革之臣为之忌惮。
秦汉以来,墨家隐居山林,诛暴之事大减,成功的次数更是寥蓼,中外两朝公卿大夫丶列侯亲贵丶宗室大臣都忘记了墨家丶诸子百家铲除暴政的力量了。
至圣世家孔家之亡,却重新给所有王公敲响了警钟。
这人间世事,有剑不用,无剑可用,是两回事。
显然,墨家丶诸子百家的手上,仍掌握着「剑」!
此刻的宣室殿上,大多数朝臣可是从陛下执政时期走来的,在那个酷更政治阶段,他们里的多数人很难以兼爱天下的博大胸怀为官,力求为天下带来平和康宁,不说治世中血腥暴行,但也没几个温和自重,说一句「暴官」,根本不为过。
如今,墨家丶诸子百家又开始杀人诛暴,即或它没有对其他人动手,但也不能不让两朝官吏警醒。
治经博士褚大的话虽说暗藏私心,但对于这样的残暴私刑,朝廷不应该给予惩戒麽?
大殿上的气氛,有了明显的变化,碍于上君对诸子百家意味不明的态度,没人敢于奏言。
低声细语的交谈,直指站在外廷朝列中世居清庙之守的太常丞丶墨家下代巨子索庐参。
索庐参也不负墨家身份丶气概,主动迈步而出,「中大夫丶治经博土,以二位的想法,朝廷该怎麽做呢?」
中大夫儿宽在褚大救阵之后,也稳住了心神,毫不掩饰仇恨道:「追查禁制武器来源,再予以收缴丶销毁,方使天下太平!」
不论是共功制,或是屠戮至圣世家,墨家的作用都不小,可以说,就是墨家在组织丶指引百家对儒家的攻伐。
儒家对墨家的忌惮有二,一,组织度,二,那些古怪且威力巨大的武器。
组织度不必多说,包括儒家在内的其他学说门人,如同一个个松散却有集体认识的联盟,而墨家中人,却像构造严密的器物,同心同德,仿佛一个整体。
至于武器成果,莫过于在战国时期,楚国欲攻宋国,墨子得知后,带领弟子日夜兼程前往宋国,传授守城之术,并制作了多种防御器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