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62(2 / 2)

加入书签

朱厚烨带着玛丽和伊丽莎白往上走。

走完台阶, 一回头,就看见那船上下来一大家子的大明人,有男有女, 为首的那个须发花白的人,看着年纪不比严嵩小。而他的身后, 有两个年轻人, 也留着山羊须,约莫三十来岁, 身后还跟着几个女人, 几个孩子。那些女人身上都背着沉重的行李, 份量之重, 直接压弯了她们的腰。

看对方那风尘仆仆、满面迷茫的模样,朱厚烨也皱起了眉头。

严世蕃见状,不用朱厚烨开口, 立刻一溜烟儿地又回到了码头上。

朱厚烨本以为,以严世蕃的能力,摆平这几个人应该绰绰有余, 可是看了一会儿, 他也皱起了眉头。

让玛丽和伊丽莎白在街道边上等待, 朱厚烨又回到码头上。

“怎么了?”

看见朱厚烨下来,严世蕃立刻欠身行礼, 道:“王爷,臣无能。听不懂这几个人的话。”

听到严世蕃叫他王爷,那几个人就要下跪,朱厚烨立马阻拦:“慢着,这里不兴跪拜。作揖即可。当然,除非你们想让别人把你们当成奴隶,那就请便。”

为首的那人只能迟疑着,长揖道:“回王爷的话,草民是建宁府的,姓熊,名唤廷恩,草,草民全家都不会说官话。”

熊廷恩说得非常慢。他的话带着浓重的口音,但是建宁府三个字却是极清楚的。

显然,这一路上,这个熊廷恩因为语言,已经吃了不少亏。

“建宁府?福建人?”

这闽南语可真够呛。如果不是对方可以放慢了速度,朱厚烨听起来,只怕更吃力。

朱厚烨大概知道问题所在了。

“你不用勉强说官话。说得慢些,我能听懂。”

朱厚烨在语言上颇有天赋,大多数的方言,只要是汉族语系里的,只要对方说得慢一点,即便是他第一次听,也能听个七七、八八。

他读书的时候,学外语就非常快。

这也是他选择文学为专业的底气的由来。

“是,是,王爷,草民家中世代行医,这是小人的医簿。这是犬子的医簿。”

跟在熊廷恩身后的年轻人也从怀里拿出一份文书。

“靠岸的时候,码头的官员就告诉草民,在乌得勒支下船。”

“你应该去官营的码头,那边直达詹事府。这里是民用码头。你坐错船了。”

上错了船,直接被拉到乌得勒支城里来了。

“这……”

听说自己坐错了船,熊廷恩一阵后怕。

世道不太平,他已经五十好几了,自己受罪不要紧,可是他的儿子孙子如果有个意外,他怕是无颜去见他们熊家的列祖列宗。

这个时候,众人听见一阵腹鸣声。却见熊廷恩后面的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丫头正往母亲身后躲。

显然,她饿坏了。

朱厚烨道:“跟我来吧。”

他记得方才经过的路口有家小吃店,也是大明人开的。

熊廷恩本来还在迟疑,可是回头看看,几个孙子孙女都饿得打飘了,儿媳们也站立不稳,又见严世蕃跟他示意,只能跟上。

一行人到了那家店,才发现店里忙得不可开交,而且客人多是大明人。

让严世蕃和熊廷恩吃惊不已的是,朱厚烨竟然没有让护卫驱逐店里的客人,而是站在门口等待。

好不容易等到一张桌子空下来,店家还抽不出空来收拾。

然后严世蕃就看见朱厚烨卷起衣袖收拾桌子上的碗碟——都是木碗木盘,倒是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