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56 章 · 二凤carry全场(1 / 2)

加入书签

第56章·二凤carry全场

“秦法之连坐,自商君始,虽令黔首畏法如虎,表面上减少了刑狱之事,但冤情却更多了。”李世民正色道,“‘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1]这一条,无论如何都过于严酷吧?”

“太子以为连坐严酷?”李斯立即反驳,“十家为什,五家为伍,若一人犯罪,邻里举报,那不仅不会被连坐,还能得到丰厚赏赐,这怎么能算严酷?”

“廷尉所说的,是最好的情况。但实际上有多种结果。譬如,家人知晓,但心生不忍,没有告官呢?”

“那便与投降敌人同罪。”李斯不假思索。

在秦国,投降敌人是重罪,一般处以死刑,还要连坐家人,或没收财产,沦为奴隶。

“如果一个人在大街上乱丢脏物,按秦法该判黥刑,在脸上或额头刺字涂墨,然后罚去做劳役。[2]廷尉精通律法,能不能告诉我,这劳役是去做什么?做多久?”李世民好整以暇,徐徐问之。

“男者修筑城墙,挖渠铺路,女子多去舂米捣粟。通常是四年。”李斯回答得极快,也很准确。

李世民要的就是他准确,朗声道:“也就是说,丢个废弃物就得在脸上留下一辈子的疤痕,让世人都知道他是有罪之人,还要做四年辛苦的劳役。——就因为丢个废物,一辈子就都毁了,这样的律法,廷尉觉得还不够严?”

李斯自然而然道:“严明法纪,就是为了让黔首不敢去触犯。此律乃商君改自殷法,‘弃灰(垃圾)于道者断其手’。与断手相比,黥面已经很宽松了。”

浮丘伯大声冷笑:“真不愧是你们法家,真是什么话都说得出来,你们还是人吗?在路上丢点废弃物就黥面毁容,恨不得宣扬得全天下都知道。这样的酷刑,还能昧着良心说‘宽松’!我呸!”

“不可无礼。”荀子不轻不重地责备了他一句。

“若黔首……知法犯法,那便该罚。”韩非这时候倒和李斯一个阵营了。

嬴政若有所思地听着,不仅不阻止李世民和法家的辩论,还用心观察小太子的表现。

这个时候,正如从岐山奔赴雍城的那一夜,年幼的太子显露出超越年龄太多的冷静敏锐,思虑周全。

“为避连坐,逼迫其人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举报自己的至亲骨肉,致使父子离心、骨肉相残,整个国家都变得急功近利,漠视人情,这样的律法还不够严苛?”李世民质问。

“律法大于人情。既知律法不容,便不该违背;既然违背,家人便不该藏匿,若人人亲亲相隐,律法之尊严何在?”

“荀师……曾言,人之初,性本恶,那么律法……必须森严,才……才能止恶少狱。”

两位法家大佬迅速统一战线,不需要任何暗示,言语之间就严丝合缝,犹如两块拼图,拼在一起完整得很。

荀子原本看着他们辩法,论到此处终于也忍不住出

“那太子以为该如何?()”

“?譳??卟齞覀??偗?罏?婿??蹎??鲏?馄????????婩?箏橿??婿?橿???獞憈???罏繶??????併?????③()③『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李世民掷地有声,殿内静谧了一秒,嬴政旁观沉默到现在,轻叩桌案,问:“这些话,你琢磨很久了吧?”

“以前想的比较少,最近几个月想的多。”李世民笑了笑。

“为何最近多?”嬴政又问。

“因为韩非师兄要来了。”李世民坦坦荡荡,“师兄要来,就得讨论他的文章,那法家的廷尉就得旁听。他们都在的话,那加一个荀先生也很正常。这么整齐的场面,就可以议论我想议论的话题了。”

“怎么不单独和寡人说?”

“我希望以太子的身份,在正式的场合,认认真真地谈论改革律法的事,而不是像小孩子一样撒娇哭闹。”小太子仰头看着他。

依然很幼小的外表,但嬴政却无法忽略他今天所说的每一句话。

在场众人,也是如此。

“你可以上奏。”

“会被驳回的,我知道。”

“那怎么不在朝会提及?”

“阿父推崇法家,谁不知道?在朝会上一提,太严肃了些,显得太子好像要和王上分庭抗礼,会有些人不明所以,着急忙慌地站队的。那比较起来,肯定是支持法家的人多,毕竟商君之法已经实行上百年了,想扭转它,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我不希望大秦朝堂,现在为了这个争论不休。”

“明知不可,又何必提起呢?”嬴政心绪复杂,竟拿他没办法。

“我想要告诉阿父,告诉廷尉,告诉荀先生和师兄,我想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哪怕现在我还做不到,但我想试试。”李世民舒了口气,“成不成功在于阿父,做不做在于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