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章 陈暮(2 / 2)
“小姜可是我们派出所的福星,有她在,咱们所收了好多锦旗。”
“我也舍不得小姜走,莫看她话少,但心肠好得很,辖区居民好多人都喜欢她。”
欢呼声太响,姜凌站起身来表示感谢:“谢谢,谢谢大家。”
姜凌没有想到,前世只待了半年的派出所如此温暖、如此有人情味。
不过是做出了一个留下来的决定,他们就这么开心。
如行尸走肉,毒瘾发作时如同野兽般嚎叫、翻滚,他们不惜出卖身体与灵魂,只为乞求一点毒品。
可以说,只要是沾上毒品,那人生就毁了。
少数人意志坚定、有家人监督关爱的人,戒毒成功之后重新回归社会,但因为有吸毒史,很难找到理想工作,还要承受各种质疑与疏离。
大多数人则无法善终,要么早早离世,要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监狱里度过一生。
如果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那必定能挽救很多人!
李振良的话语打断了姜凌的思考:“不完全是,是什么意思?”
姜凌道:“顺着陈暮这条线,或许可以找到更多涉毒相关人员。但目前当务之急,是要了解应玉华自杀的真正原因,解开她的心结。”
刘浩然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打断了他们的对话:“诶,你们两个说的是什么?什么应玉华自杀,什么陈暮涉毒的,完全听不明白啊。”
姜凌示意李振良解释一下。
李振良讲故事的水平真是越来越高,从两人在市局遇到袁毅开始,一直讲到黑衣小伙子被抓为止,讲的那个跌宕起伏、生动形象。
刘浩然与周伟听得入了迷。
等到故事讲完,两人争着开口说话。
刘浩然好奇的问:“应队的妹妹是什么样的人?”
李振良琢磨了一下,小心措辞:“嗯,一个聋哑人,长得挺漂亮,就是看着有点呆呆的。”
刘浩然更好奇了:“应队那么聪明的一个人,读了在职研究生,他的物证鉴定水平在全省公安系统都能排得上号。他这么聪明,妹妹怎么会是呆呆的?”
李振良瞪了他一眼:“可能是因为精神状态还没有恢复吧,她不想和任何人交流,连她妈妈送来煮得喷香的猪血、猪肝汤都不吃,整个人看起来呆呆的。”
刘浩然“哦”了一声,“割腕自杀她就不怕疼吗?到底遇到了什么烦心事要放弃生命啊。”
刘浩然是个阳光开朗的小伙子,虽然小时候经常因为爱撅泡泡被他爸打,但家里面对他和姐姐一视同仁,非常尊重孩子们的选择。
他想当警察,父母无条件支持,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反对的话。他现在二十六七岁了还没有结婚,父母也没有催婚。
父母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就冲这一点,刘浩然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
因为生活幸福,因此刘浩然不能理解,也不认可应玉华放弃生命的这种行为:“我妈很早就和我说过,除生死无大事,何至于想不开呀。”
周伟拍了拍刘浩然的肩膀:“她可能是遇到了难处,性格又比较内向,再加上是个聋哑人,没办法和人正常的交流,一下子钻了牛角尖没有走出来。”
李振良连连点头:“嗯,还是大伟想得周到,体贴人,刘浩然这小子太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共情能力。”
和姜凌在一起时间长了,李志良他们偶尔也会蹦出几个心理学名词,共情能力这个词在九十年
姜凌的这份敏锐。
就连应松茂这个哥哥,都还没意识到“为情所困”这个缘由,姜凌却已经开始筛选应玉华身边出现的所有男性了。
袁毅没有打断姜凌的话语。
虽说住院部不乏因为担忧家人身体、心里难受郁闷,呆呆坐在走廊长椅的人,但保持一定的警惕是对的。
姜凌看一眼周伟,示意他把自己的话记录下来。周伟点了点头,拿出小本本开始做记录。
“走到他身边的时候我闻到了一股生硬的焦糖杏仁味,这是苯.丙.胺类毒品特有的味道,所以就停下来观察他。当他抬起头来看着我,我确认这股味道是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
听到这里,袁毅“啊”了一声,“你这鼻子也太灵了!诶,不对啊,你从学校毕业出来也工作多久,应该很少接触毒品案子吧,怎么会区分出毒品的气味?”
这个问题倒是问住了姜凌。
她总不能说,她曾经在监狱当档案管理员,接触过不少吸毒、贩毒者,对不同种类的毒品气味记忆深刻吧?
姜凌想了想:“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省厅刑侦总队那边来人做过一次禁毒宣讲,我接触过几类毒品,所以……”
袁毅又“啊”了一声,优秀的人,果然从小优秀到大啊。
只接触过一次毒品,就能记住独有的味道,这真是神了!这样的人才,应该派去缉毒嘛。
不过一想到缉毒警的危险性,袁毅立马打消了这个念头:“小姜同志,你真是厉害,光闻就能闻出毒品的气味来。陈暮这小子也是运气不好,竟然遇到了你。”
姜凌摇了摇头:“不,是他运气好,遇到了我。”
若不是遇到姜凌,他将在今年8月被抓,从此破罐子破摔,在涉毒这条道路上一去不复返,成功坑完女友、再坑爹,最后害得应松茂
现在既然抓住了他,姜凌就绝不允许他再祸害应玉华,也不允许他拉父亲下水。
第41章日记本\x\h\w\x\6\.c\o\m(x/h/w/x/6/点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