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0 章 · 合并(1 / 2)

加入书签

第70章·合并

雷骁早就等不及了。

这三天他和姜凌、洛云琛联手,做了很多事。

每次他想找秦铁山汇报,秦队总是挥挥手:“放手去做吧,你全权负责,我不干涉。”

秦铁山的反应让雷骁心里有些没底。

秦队这是怎么了?以前他最喜欢听手下汇报,秦队经验丰富、眼光犀利,总能及时地指出问题、调整节奏。他现在突然完全放手,说实话,雷骁有点战战兢兢,不由得不多想。

秦队不会是被姜凌气狠了,心灰意冷了吧?

以前的秦队,那可是雷厉风行、言出必行、干脆利落、一遇到大案就连轴转、不破案不休息的工作狂。

这次突然放手,变得冷静、淡然,雷骁不习惯,很不习惯。

雷骁终于等到开会。

在会上做汇报,秦队总会认真听了吧?

雷骁清了清嗓子,拿起早就准备好的资料,环顾四周,神采奕奕。

他先亮出洛云琛画的雨夜独行图:“这是我们刑侦画像小组根据目击证人王桂香的描述,画出来的嫌疑人背影图,大家请看大屏幕。”

“啪!”地一声,庄建柏打开幻灯机,一束光线投影到白墙上。

画像被放大。

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众人集体发出一声低呼。

“哇哦——”

晏市公安局自成立到现在,第一次如此清晰见识到刑侦画像的手段。

太震撼了!

就仿佛集体穿越到了那一个雨夜,亲眼目睹凶手推着辆自行车,迈着快速的步伐,顶着风雨往前走。

这个男子个子中等,身形清瘦,但推自行车的胳膊肌肉紧绷着,看着很有力量。黑色雨衣的帽檐遮住了他的脸,只露出一点微方的下巴。

细节处理得也很好,雨衣袖口露出的一抹蓝边,雨鞋前端的反光部分,还有自行车后座上裹着海绵的布垫子,无一不在告诉大家——这是一个人,一个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雷骁走到光束前方,抬手指着画像,手的影子被幻灯机打出来的光拉得很长。

“这画,完全是根据目击证人的描述绘制而成,得到了王桂香的高度认可,可以作为重要证据。大家看,根据这张图,我们的排查范围又可以缩小一些。”

雷骁话音刚落,范威便激动地站了起来:“自行车!这个自行车是二八大杠,后座有海绵布垫子,那我们可以对那400名重点名单做进一步筛查,就查具有这个特征的自行车。”

范威同组的一名刑警也兴奋了起来:“大家看!根据这个比例,嫌疑人的身高应该在170左右,体型偏瘦,那这400个人又能再筛一遍。”

好不容易有了新线索,一组成员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这画真是及时雨啊。”

“交叉筛查缩小了名单之后,咱们再来观察背影,这样一来嫌疑人的范围就

他底下人也跟着嘀咕:“对啊,2人一组,一天走访50几户,没得头绪,我们也着急嘛。”

秦铁山目光锐利,扫过全场。

细小的嘀咕声也消失了。

成功让会场肃静之后,秦铁山看向雷骁:“你继续。”

雷骁抬手示意姜凌站起来:“接下来,我想让姜凌给大家讲讲我们的侦查思路以及最终的成果。”

秦铁山没有说话,低下头开始点烟。

但是打火机半天没点着,咔嗒咔嗒声响了三下之后,秦铁山有些烦了,将打火机往桌面一放,烟也懒得再抽。

秦铁山将身体往椅背上一靠,看着缓缓站起的姜凌:“行,姜凌,你来说。”

得到秦队首肯,姜凌站得笔直,环顾四周,语速平稳。

“首先,我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没有在画像出来后第一时间锁定嫌疑人。洛云琛画的这幅人物肖像,是根据罪犯心理特征画出来的,一切基于他的个人经验,只能为我们侦查提供参考,并不算直接的证据。真正破案,还是需要像一组同事那样,扎扎实实深入群众,开展大量的调查工作,以事实为依据。”

此话一出,一组成员心里便舒服多了。

大家视线相视交流,一切都在不言中。

——嗯,小姜老师这话我爱听。

——没错,画得再好,也不能当证据直接抓人。

——对,要是凭一张凭空想象的画就确定嫌疑人,那到处都是冤假错案了。

雷骁挑了挑眉。

这个姜凌很有悟性嘛,上次劝了她一句,她马上举一反三,知道在大会上肯定一组同事的付出了——是个当领导的料子。

秦铁山则是有些诧异地看着姜凌。

三日不见,这丫头身上的刺好像收敛了不少。

进步很快啊。

姜凌其实并没有想这么多。

她讲的全是真心话。

她不是刻意表扬一组同事,她是真的觉得他们很辛苦,而且卓有成效。才三天便接触了三千多人,筛查出四百个人,很了不起。

她也不是有意收敛身上的刺,因为今天是汇报成果,是相互交流,大家坦诚以对就好。像上次,在制定侦查方向的关键时候,秦铁山搞一言堂她当然要坚决反对。

姜凌道:“因此,我们三天前画出肖像之后并没有将他锁定为犯罪嫌疑人,而是转而收集更多有利的证据。根据三定侦查法的思路,我们认为凶手为有预谋的报复性杀人,可能因为医疗纠纷等缘故,他很仇视护士,又因为曾经接触过柯小雨,生出杀人恶念,他很记仇、性格偏激、外表普通、内心扭曲,会回到案发现场观察警方反应。”

其实这些话姜凌上一次已经在会上说过,但当时吵吵闹闹氛围不好,很多人都没有听进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