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章 · 嫌疑人(1 / 2)
第76章·嫌疑人
看到雷骁拧眉思索的模样,姜凌察觉到了问题。
以前她在讲三定侦查法的时候,是从定性质,也即是分析犯罪动机开始。因为她知道罪犯是谁,指向明确,因此犯罪动机也能迅速锁定。
但雷骁不一样,他并不知道投毒者是谁,只能列出所有可能的犯罪动机,然后再往下走。这样一来,线头就会比较繁杂,很难拎出重心。
这个案子姜凌前世听说过。
难怪她会觉得和街道办王干事吵架的徐大爷很眼熟,因为在电视上见过他对着记者愤慨激昂发表个人意见的模样。
豆浆群体中毒案发生之后,立即引发社会极大的反响。
一桩如此大规模的投毒案,就发生在公安局眼皮子底下,发生在有名的政法系统家属小区里,这让老百姓开始质疑整个政法系统的权威性。
一时之间流言四起。
有的说,是一名被公安干警抓过的罪犯,出狱后刻意报复曾经抓过他的、现在已经退休的那位老警察,没想到投毒那天老警察生病在家没喝豆浆,幸运地逃过了一劫。
有的说,卖豆浆的夫妻是间谍,潜伏在政法系统的家属院里,长期在豆浆里投放慢性毒药,不管是谁,喝上一年全都会咳嗽不休、直至吐血而亡。这次要不是不小心放过了量,根本不会被人发现。
还有的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因为管理不善、警力不足,造成了不少冤假错案。那些被冤枉入狱的人,故意选择公安局对面投毒,就是为了发泄心中怒火、报复所有草菅人命的坏警察。
因为新闻很有爆点,电台、电视台、报纸……各类媒体记者都挤到平安里社区调查、访谈。
姜凌有收看晏市晚间新闻的习惯,便是在那个时候在屏幕上见到了徐大爷。
具体徐大爷说了什么,姜凌已经不记得了,只依稀记得这位老人精神矍铄,带着记者走遍了小区的角角落落,从市政府骂到供电局、水务局、居委会……反正只要是和小区基础设施沾边的单位,全都骂了个狗血淋头。
这个案子最后是什么状况,姜凌并不清楚。
反正她在罪犯档案里,并没有看到任何与投毒案有关的罪犯。
有可能,是此案最终成了悬案;
有可能,是凶手并没有关押到省城第九监狱。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虽然找到了投毒者,但因为案件影响太过恶劣,市里给媒体施加了压力,不允许公开报道,不允许向社会大众透露任何细节。因此即使身在公安系统的姜凌,也没有收到任何信息。
想到这里,姜凌心里沉沉的。
虽然不知道答案,但姜凌到底是经历过一世的人,能够管中窥豹,从结果反推原因。
第一,在公安局眼皮子底下发生的恶性投毒案,线索并不少,绝不可能成为悬案。因此上一世,这个案子必定是破了。
第二,省城第九监狱关押的都是重大刑事案件的罪犯,投
区居民,熟悉刘美凤早餐摊煮豆浆的习惯。因此,我们要尝试摸排社区的不满者。”
姜凌非常肯定地点了点头:“很好。”她在黑板上写下“深度摸排社区不满者”这一行字,然后看向在座的所有刑警。
“请记录一下摸排重点,一,近期遭遇重大挫折者,比如下岗、重病、家庭变故的;二,长期抱怨社会不公、社区管理的老住户;三,性格孤僻、言论偏激者。”
说完这一段话,姜凌眼前忽然闪过徐大爷那张在电视上慷慨激昂的面孔。
还别说,徐大爷挺符合社区不满者的特征。
雷骁立即吩咐下去:“小梁,你负责这一组排查,做好记录。”
“是!”
一名长着娃娃脸的刑警立即应了一声,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
姜凌的声音响亮而清晰:“梁警官,还请重点关注一下,谁有可能追求警示效应,谁有可能对地点的选择,比如公安局对面这一点,有深刻的执念。”
“是!”
梁警官一边回答,一边记录。好记性还要烂笔头呢,姜凌现在说的可都是对排查有帮助的重点。
姜凌看向雷骁:“我来讲讲第二个犯罪动机的侦查范围。”
雷骁立刻指向刚才提出这个犯罪动机的刑警魏阳:“小魏,这一组你来负责。”
“是!”
魏阳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目光炯炯,专注地倾听着姜凌所说的每一个字。
姜凌开始针对第二条犯罪动机来定侦查范围:“针对这一方向,排查重点放在两类。第一类,调查近一年内与刘美凤、李国富夫妻二人结仇的人,对冲突对象进行深挖,有没有案发时不在场证明,因为什么发生纠纷,有没有买过鼠药等。第二类是周边新开的早餐摊主,是不是存在恶性竞争?有没有争执过?”
魏阳边听边点头。
“第三,报复个人。”姜凌停了停。
雷骁现在与她配合默契,直接开始点名:“那个,郑瑜,你负责第三组排查。”
郑瑜眼睛亮亮的,大声回应:“是!”终于可以独当一面带队排查了,虽说只是个一星级的目标,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