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7 章 · 纵火犯(2 / 2)
毕竟,“大郎,喝药”这个故事经典流传。
姜凌点了点头:“没错,相比男性直接的打砸,女性可能采取更隐蔽的方式。如偷偷损坏对方珍视的物品,包括化妆品、衣服、电子产品等,以及在食物中做手脚,加大量盐、泻药,极端情况甚至投毒。”
李振良感觉自己收获很大。
果然,组长就是组长,听君一席话,如读十年书啊。
李振良在表格中“性别”那一栏中郑重填下一个字——“男”,再看向姜凌:“那年龄呢?”
姜凌反问他:“你觉得呢?”
李振良尝试用姜凌的思考方式进行分析:“三个起火点,燃烧时间接近,还要搬运助燃剂,实施过程需要一定的体力,因此我推测他是名青壮年,年龄范围可能在18-35岁之间,如果再缩小一点范围的话,我倾向于20-30岁。”
姜凌提醒他:“还可以从作案手法来推测凶手的心理成熟度。”
刘浩然整个人都融入到这种“边学边练”的状态中,头脑转得飞快,迅速接过话来:“纵火犯能够多点放火,还知道使用助燃剂,明显行事很有计划性。这说
明他年龄不会太小(),劗?瑞N??譎???????聻啓?瑞蒟??葶?☉()☉『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体力、冒险精神下降,不会轻易纵火。所以,我支持良子的分析结论。”
周伟补充道:“心理画像指向被忽视、被欺凌的社会地位,这更常见于刚进入社会的打工者,他们处于职场底层,通常为青壮年群体。另外,在仓库环境工作的体力劳动者,也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力。”
姜凌肯定了大家的分析结论:“青壮年群体,没错。”前世犯罪档案的模糊记忆在提醒着姜凌,这场大火的凶手,还只是初犯,应该年龄不算太大。20-30岁之间的推断,是合理的。
李振良来了精神,在年龄档填下三个字“青壮年”之后,指着身高与体型这一栏说:“现场来看,门锁破坏痕迹由消防员造成,还有凶手选择纵火这种不需要正面冲突、却能造成巨大破坏的方式,因此……”
停顿片刻之后,李振良道:“我推测凶手个子不高、体格不强壮。以前我们抓过的樊虎,大家还记得不?他力气大、体格壮硕,他报复的方式就是暴力,而不是纵火。一个习惯于躲避直接的肢体冲突、倾向于使用纵火方式泄愤的人,绝不可能是樊虎那样的人。”
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在点头。
刘浩然:“对,良子分析得很对。”
周伟:“没错,在体力劳动环境中,个子矮小、体格不强壮,往往会导致被欺凌。”
姜凌:“挺好,继续。”
李振良渐渐找到了一点感觉,填写完身高与体型特征之后,他看着外貌这一栏发起了呆,半天之后苦笑道:“这个,就有点难了。洛云琛那凭空画像的本事,我真没有。”
姜凌鼓励他:“虽然难以精确推断具体五官,但可以根据心理特点推测整体气质和状态特征嘛。你想一想,长期压抑、自卑、缺乏存在感的人,其外貌气质通常会是什么样的?”
刘浩然试探着说:“佝偻、含胸、低头?避免与他人目光接触,显得有些畏畏缩缩?”
姜凌“嗯”了一声,“挺好,继续。”
李振良也来了灵感:“表情比较木讷,不敢与人对视,在非工作必要情况下,可能显得沉默寡言、面无表情?”
周伟也加入了讨论:“作为仓库工人或类似体力劳动者,外貌上可能带有职业痕迹。皮肤因户外或灰尘环境略显粗糙黝黑,手部有老茧,穿着工作服或廉价的便服。”
李振良一拍巴掌,总结道:“那我们就提醒侦查员,在走访排查时注意青壮年群体中,是否有身材特别矮小或瘦弱、平时沉默寡言、存在感低、甚至被大家开玩笑或忽视的对象。另外,还要了解他们的性格,询问近期有没有情绪低落、突然请假、行为怪异等,是否与人结怨,是否在工作中被批评、被克扣工资。”
周伟偏好地理空间分析,对李振良说:“考虑纵火犯小个子、瘦弱体型的行动特点,我等下再根据起火点位置、细化一下仓库内部路径,看看他们更熟悉或倾向于利用哪些隐蔽、狭窄的通道。这样勘查范围也可以缩小一点,便于发现其他证据。”
心理画像小组的任务,更多是技术支持,而非现场侦查。
刘浩然也开始给自己下任务:“那我继续分析纵火犯的心理痕迹,比如案发前是否异常关注火灾新闻?是否对火焰表现出异样兴趣?案发后是否异常沉默或反而表现出不合时宜的轻松?是否可能返回现场附近观察?毕竟,观火癖是纵火者常见特征。了解这些之后,我来制定审讯策略,争取突破此类嫌疑人的心理防线!”
见组员们都这么积极,李振良也不甘示弱:“行,那我来写心理画像报告,把我们定性质、定范围、定脸谱的过程总结成文,交给范队,这样他们进行排查时能够更快锁定嫌疑人。”
姜凌全程保持微笑。
心理画像的价值,正在于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动机,转化为清晰明了的侦查路径。
伙伴们在快速成长,真好。
第108章·赵奎x\hw\x6\.c\om(xh/wx/6.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