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2 章 · 第 22 章(2 / 2)

加入书签

他记得山东一带同时出豆油和花生油,其中每斗大豆能出四斤油,而每斗花生也能出三斤油,算是挺不错的油料作物了。

更重要的是当地有个平度县因为土地贫瘠,一直不甚富裕,后来种了花生后成了花生油出口大户,一年能往国外卖十万斤花生油。

所以这就是重点,花生宜种瘠土,田不粪而自肥!这东西还很适合和玉米、小麦之类的轮作,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连作对土地带来的病虫害问题。

顾闲此前只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吃上花生油,都没往这方面考虑呢。这会儿想起了这事儿,他便与张居正讲了。

目前花生主要还只出现在东南沿海,可以考虑引种到一些土地相对贫瘠的地方,比如沙土地种稻种麦都不行,种花生却刚刚好!

张居正道:“听你这么说,这些番邦植物倒是样样都好。”

顾闲纠正道:“可不是番邦植物样样都好,而是好的番邦植物才会传过来。”

关于国外到底好不好的辩论,顾闲可是听过很多的,有时候吵上头了还会相互给对方扣上个“崇洋媚外”或者“食古不化”的

又圆,还白得晃眼。

一般人自家做包子可舍不得下这么多白面,外面的包子又卖得老贵,李贽都忘了自己上一回吃这么大的肉包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顾闲道:“昨儿牛肉特别便宜,所以厨房多买了一些,今天早上正好拿来做包子。”

明朝初期百废待兴,到处都缺耕牛,民间是不许吃牛肉的,皇帝也吃得少。

到明朝中期牛肉依然是管制肉类,但是吧,正是因为官府规定了它的价格,所以在其他肉价上涨的时候,它的价钱反而显得很便宜!

很怪,但现实就是如此。

比如昨天猪肉八文钱一斤,而牛肉只需要五文钱,这谁看见牛肉能不心动?

张家昨天吃了顿好牛肉,今天早上吃的还是牛肉包子。

牛肉肥肉少,油脂不太多,想要做得香得加许多佐料。幸而张家厨房现在什么佐料都不缺,顾闲连用的油都用小葱和花椒先炸得喷香!

顾闲自顾自地掰开个白胖的牛肉包子,肉馅的香味瞬间散了出来。他分了李贽一半,剩下的自己吃了起来,说是走了这么一路有点饿了。

李贽见他吃得这般自在,倒觉自己刚才有些拘泥了,也哈哈一笑,拿起那半个香得流油的牛肉包子送到嘴边。

这真是李贽大半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包子,他自己都没反应过来,半个包子已经下肚了!

胃里终于有了真正的食物,早起喝下去的一肚子水顿时闹腾起来了,李贽忙起身说突然想去如厕,去去就回。

顾闲:?

顾闲一脸疑惑地看向自己带来的大肉包子,难道李贽是吃不得牛肉的?他不会好心办坏事了吧?

正犯嘀咕,旁边就传来一声询问:“小友,不知你这包子是在哪儿买的?”

顾闲转头看去,瞧见个五十出头的老者,看着也有点瘦巴巴的。

这人身上穿着李贽同款的洗得发白衣裳,还住在这官员大院里,想来也是个穷官!

顾闲想到自己还没参加科举就已经有沈春生等着“投资”了,顿觉当官的能把自己过成这么穷也不容易。

他心中颇为佩服,边给对方递了个肉包子边说:“是我自己做的,昨儿牛肉才五文钱一斤,家里买了不少,今天多做了几笼肉包子!”

不仅他自己顺了几个出来,张敬修他们也各自捎了几个出去跟朋友分享。年轻人交朋友不可太吝啬,有来有往感情才深!

那老者本不好意思接,可肉包子都已经塞到自己手里,刚才那股牛肉的香味又在鼻端挥之不去,他便朝顾闲道谢:“多谢小友了。”

顾闲说:“不妨事,你吃完能给我点评点评就最好。”

他对考功名什么的其实不是很执着,在他心里最要紧的还是不断提升厨艺,成为比他师父还厉害的存在!师父能吸引那么多南来北往的食客,靠的就是他那好手艺。

顾闲不说把师父的手艺全学会,七八分总是学到手了的,往后说不准也能凭本事聚拢许多厉害人物!

即便他做的菜已经得到许多人的肯定,但人永远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

顾闲积极等待老者给自己提意见。

面对顾闲那“我真的很想进步”的期待眼神,那老者终归没忍住拿起牛肉包一口咬了下。

【作者有话说】

顾小闲:我真是太想进步!

*

先更新足足五千字,剩下区区五千字……十二点再来!(信誓旦旦

第23章·第23章\x\h\w\x\6\.c\o\m(x/h/w/x/6/点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